-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代明堂形制
第三節、周人「明堂」形制
經典史籍或說神農帝、或說黃帝抑或是周代者以明堂為稱的形制討論,共有
一室、五室、九室、綜合五、九、十二數四種說法,然後世學者據此為討論之資,
但是前學往往藉古說今或是以今說古,使得明堂形制愈說愈加混亂了。清代阮元
《明堂論》曰:「神農氏作,始爲帝宮,上圓下方,重蓋以茅,外環以水,足以
禦寒暑,待風雨,實爲明堂之始。……黃帝堯舜氏作,宮室乃備,洎夏商周三代,
文治益隆,於是天子所居在邦畿王城之中,三門三朝,後曰路寢。路寢之制,准
郊外明堂四方之一,向南而治,故路寢猶襲古號曰明堂。」31阮元討論明堂形制
以及功能時,注意到前人的盲點,因此特別強調「時代」的遷移影響明堂形制、
功能的變化發展。本節主要探討「周代」明堂的形制,除了對以上幾種室个的說
法必須加以釐清之外,希望藉由金文、考古等相關資料,探究周代明堂可能的形
制。
〈一〉部落社會中的「一室明堂」
首先討論一室明堂。大陸學者汪寧生於〈釋明堂〉論文中也同樣以為明
堂一室的說法:
早期明堂應就是這樣“一殿"、“無壁"的建築,它的實物證據可由
考古發現中一些大房子遺址中求之,雖然目前我們還不能確指哪一處
大房子為明堂之遺迹。按明堂又稱“世室",“世室"即“太室"。
甲骨文、金文屢見“太室",《書,洛誥》中有“王入太室祼"之句,
古者“世"、“太"通用。而太室者,即大房子之意。從以發現的大
房基址,很難判斷有無牆壁,即使發現了屬於“貼牆柱"的柱洞,也
31 (清)阮元:《揅經室集》〈台北:世界書局,民國 53年 2月〉上冊,頁 49。
56
無法證明是完整的牆還是半牆。雲南普寧石寨山一件青銅儲貝器蓋
上,塑鑄一座集會房屋的形象,確是“四面無壁"的。32
汪寧生先生認為早期明堂是不分室、个的。這裡必須特別注意,汪寧生先生
將一室結構的明堂,時間說是在「早期」的明堂,至於是哪個時期,並沒有
明確的指出。不否認的在物質較為貧乏之初,有一個體量較大的的房子,作
為一個公共集會的場所舉行祭祀、典禮、教育、訓練、保衛、養老……等等
諸事,是可以了解的。顧頡剛先生也曾經說過明堂:「只是一個朝南的大禮堂,
是集眾開會之所,本不神秘。」「此類屋宇以容積言,謂之『大室』;以方向
言,又可謂之『明堂』。」33以此可知,顧、汪二人所主張的明堂都是一個簡
單的、較大型的建築物,這樣的明堂性質差不多與早期中的大房子遺址等同,
約莫存在部落型態的社會。夏代以後漸漸發展出國家的雛型,二里頭宮殿遺
跡,已經找不到僅是「一殿」而且無任何隔間的建築,隨著物質的發達,宮
殿建築也逐漸走向細緻化的趨勢,目前清理完畢或清理中的二里頭宮殿基址
中或有平面三間、或有雙開間的建築形式,夏代大型宮殿發展愈趨華美,更
何況是隔了幾百年後的周代。因此,一室明堂或許在早期的部落社會中存在,
但是周代明堂之制恐怕早已不再是質樸的一室明堂了。
〈二〉東周以後的「五、九、十二室明堂」
其次是九室明堂。後世大多數學者根據《考工記》、《大戴禮記》、《禮記.
月令》等說法,主張明堂室个五即九即十二。關於這個問題,孔穎達作《禮
記正義》曾經考察《禮記.月令》的內容,認為《禮記.月令》所述官名時
事與周法多有不合,他條列出四個證據指出《禮記.月令》乃秦時呂不韋所
作:
此卷所出,解者不同,今且申鄭旨釋之。按呂不韋集諸儒士,著為十
二月紀,合十餘萬言,名為《呂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與此文
同,是一證也。
32 汪寧生:〈釋明堂〉《文物》第
9期,總第
400期〈1989年〉
33 顧頡剛:《史林雜識》〈北京:中華書局,
1963年〉
57
又周無大尉,為秦官有大尉;而此《月令》云:『乃命大尉』,此是官
名不合周法,二證也。
又秦以十月建亥為歲首,而《月令》云:『為來歲授朔日』,即是九月
為歲終,十月為授朔,此是時不合周法,三證也。
又周有六冕,郊天迎氣,則用大裘、乘玉輅,建大常日月之章,而《月
令》服飾車旗並依時色,此是事不合周法,四證也。
故鄭云『其中官名時事多不合周法』。然按秦始皇十二年,呂不韋死;
十六年,并天下,然後以十月為歲首,歲首用十月時,不韋已死十五
年,而不韋不得以十月為正。又云《周書》先有《月令》,何得云不韋
所造?又秦并天下,立郡,何得云諸侯?又秦以好兵殺害,毒被天下,
何能布德施惠,春不興兵?既如此不同,鄭必謂不韋作者,以《呂氏
春秋.十二月紀》正與此同,不過三五字別;且不韋集諸儒所作,為
一代大典,亦採擇善言之事,遵立舊章,但不能依行,何怪不韋所作
也。又秦為水位,其來已久,秦文公獲黑龍,以為水瑞,何怪不平天
下前不以十月為歲首乎?是鄭以《月令》不韋所作。34
依照鄭玄、孔穎達的說法,《禮記.月令》所述內容與周法有不相合之處,是
秦時呂不韋之作。此外,關於《禮記.月令》的明堂記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