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化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易与化学

周易与化学 ——从雷元星的《周易归真》看中西化学体系之异同 ——覃子文 有人说,科学是从西方抱来的婴儿,中国从西方抱进Science不到两百年,哪有什么自己的科学血统呢?105个化学元素名称是从西方Chemistry中译来的,哪有什么中国的化学体系可言?一句话说穿,根本没有什么“中华科学传统”,中华文明的母体不可能孕育任何科学的婴儿。而今持如此高论者,虽非满朝文武,却也侧耳可闻其声也。当我读完雷元星先生的《周易归真》之后,本人才深为这些数典忘祖的专家教授们汗颜。 诚然,若追溯西方天文、几何、数学、物理等科学体系的源头,我们可以看到西欧→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这样一支历史的箭头。可要追溯西方化学思想体系的源头,其历史箭头并未走进古罗马时代,而是直接拐向了东方,它从西欧→土耳其→沙特(古大食)→波斯(古安息今伊朗)一直到了古代的中国,中国古代的易学便是西方化学的前身。 从华夏鼻祖伏羲画卦,到西周初年《周易》成书,再经孔子“韦编三绝”,到东汉魏伯阳写《周易参同契》,中华民族在制陶、冶炼、丹药等化学实践基础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公元7世纪后,中国的炼丹理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阿拉伯世界,促使中亚西亚各国的炼金术迅猛发展。公元8~10世纪,阿拉伯化学家贾伯(H·i·Jabir,721~815)、拉泽(Razis,860~933)阿卜·西那(Abu·A·i·Sina,980~1037)等人先后吸收和发展了中国的炼丹理论,著有《东方水银》、《炉火术》、《哲人石》、《医典》等化学典籍。这些化学书籍虽然用阿拉伯文写成,但就其内容和术语来看,到处都带有《周易参同契》的痕迹。其中阿卜·西那的名字,就有“中国之子”的含义。 公元11世纪之后,西欧人不仅把阿拉伯的数字符号全盘搬入,而且把其化学知识也一同引进,到11世纪中期,许多炼金术著作被译成了拉丁文。英国的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德国的马格努斯(A·Magnus,1193~1282)、法国的吕律(R·Lully,1235~1315)都先后著有《炼金术原理》、《炼金术》、《太上妙术》等书,这些欧洲早期的化学著作无不间接带有中国《周易》与《周易参同契》的思想烙印。 历史走进公元18世纪,中国人第一次听西洋传教士们讲Chemistry的时候,皆以为是在听“上帝的福音”。孰不知这上帝的老师正是中国人,是中国的魏伯阳、孔子、文王、伏羲。正可谓:“易学西游千年后,归来不识自家门。” 21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前,一个叫雷元星的书生忽觉得易学与化学的体态相貌相像,进而分析了它们的“DNA片段”,对其作了一番“亲子鉴定”,写了本《周易归真》,从而确认西洋化学与中国易学一脉相承、同宗同源。尽管易学出国归来之时,脖子上挂了条化学领带,可它骨脉里流动的还是中国易学的精髓。 下面,本人就根据雷先生《周易归真》一书,对易学与化学再进行一番“基因对照”,直接找出两者的同异,看看以易学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到底能不能孕育一个科学婴儿,生出一个化学宝宝来。 一、西方化学主要采用数学的方法与分析的语言,来表述物质的化合与分解;而易学采用了图形方法与文学描述的语言,来表达道、易的契合与变易。而它们研究的对象与范围都是物质的化学变化,其研究领域是一致的。 二、现代化学的立论基础是“原子分子论”,它是在19世纪初由道尔顿(J·Dalton,1766~1844)、吕萨克(J·L·Gay-Lussac,1778~1850)、阿佛加德罗(A·Avogadro,1776~1856)等人建立起来的。而古代易学的立论基础是河图洛书,通过黑点、白点的不同数量与排列来描述不同原子、分子的构成。前者虽然主要是数学表达,但数学里面有图形;后者是直接的图形表达,但图形里面有数学。两者都旨在讲清物质元素的构成,所说内容是相同的。 三、化学是直接用英文字母来表示不同的元素,如氢写成H,氧写成O。而易学则用阳爻—与阴爻—表示,如乾(氢)为 ,泰(氧)为 等。虽然符号不同,但所表示的都是地球上的化学元素。 四、化学以碳原子量12为基准,直接用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量,其量值可取到小数点后三位。而易学则可能是以乾(氢)为基准,用“伏羲六十四卦图”上的黑块来换算原子量,换算出来的都是正整数。但两种原子量的值相差不大,都能进行正常的质量换算。 五、现代化学以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表达不同元素的周期率,依据不同元素的原子量排表。古代易学用“伏羲六四十卦方位图”中的方阵来表达元素周期,主要是依据不同元素的理化性质来排列方阵。但就排列位置与次序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并无实质性差异。 六、现代化学把碳和氧的化合物CO2称为二氧化碳,把水H2O称为一氧化二氢等等。而古代易学则可能把CO2称为“二泰化需”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