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英豪领风骚.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数英豪领风骚

无数英豪领风骚 ——献给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突出贡献的先辈们 综合整理/本刊记者 冯为为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几辈人的努力才有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历史,共忆推进中国石油发展史的“英豪”,重温当代中国石油工业崛起的进程。 早在九百年前,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时沈括就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石油”一词。像他笔下的延州石油如今已形成我国著名的长庆油田,年产量达到了二千万吨,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现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可是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受技术的限制、条件的制约,我国的石油工业并没有得到突破与发展。直至新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卓越智慧与长远的眼光,才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才有了今日中国石油工业的蒸蒸日上。 贫油论时期—— 李四光摘掉中国“贫油帽” 提起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有这么一个人,他为我国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李四光,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正如周恩来所评价的:“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卓越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04年李四光赴日留学,期间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6年后毕业回国。1911年9月,参加辛亥第六次游学毕业生考试,被清朝廷授予工科进士。武昌起义爆发后,投身辛亥革命,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1913年,赴英国留学;1918年6月,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学成归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此后他经历了很多曲折的征途,可他始终抱着为祖国作贡献的坚定信念,虽然当时他的鬓发已斑白,但意气风发不曾减。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2年8月7日,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部长。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初,但被认为是“工业血液”的石油却十分短缺;而当时“中国贫油论”“东北贫油论”的悲观论调却很有影响。此时,李四光被毛泽东请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咨询中国石油资源的底数,到底有没有石油?当时,在座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谈话中,毛泽东问李四光:“外国的学者,也包括我们的某些学者,多少年来,几乎一致认定,只有海相地层才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而我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李四光早在1932年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1935年到1936年在英国讲学时,他就写过一本《中国地质学》,其中提到“东海、华北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实际指的就是石油,但这句话是用英文写的,很含混,为的是对祖国资源的保密。李四光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乐观地、十分肯定地回答毛泽东说:“我认为外国人那套理论在我们这里可以搁起。问题不在‘陆相’、‘海相’,而在于有没有石油和储油的条件,在于对地质构造规律的认识。” 1954年地质部设立矿产普查委员会,李四光兼任主任委员。1955年初,地质部召开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规划实施三年石油普查战略方针。从这一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1200多人的石油勘探队伍开赴全国各地,拉开了“大庆石油大发现”的序幕。 在李四光的指挥下,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在一些辽阔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在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石油普查,打了3000多口普查钻井,总进尺120多万米。李四光对布置项目、编审计划、调查内容与工作方法都进行了具体指导,从所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看,不仅初步摸清了我国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而且证实了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油资源。后来开发的大庆油田喷射出大量的石油就是最好的例证。 1959年9月26日,东北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钻出了工业油流,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大庆油田诞生了!这是李四光和石油地质战线的科技工作者及广大工人在国庆十周年前夕给党中央、毛主席送上的厚礼,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大庆的厚礼,故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1963年1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发布了震惊世界的消息,周恩来总理骄傲地宣布: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在东北松辽平原上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中国人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解放前—— 孙健初誓死保护玉门油矿 1949年初夏,彭德怀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挺进大西北。8月26日,兰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会同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看望中国石油有限公司甘青分公司探勘处处长孙健初。之前贺龙曾致信孙健初,称赞孙健初对祖国石油工业所做的贡献,并特别肯定了孙健初为保护探勘处大量仪器设备所做的工作。 1897年8月18日,孙健初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后孙密城村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进入农矿部地质调查所任地质调查员,后被提任技佐、技正,参加和主持了一系列地质调查活动。19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