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经课件

* 第五章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 历史演变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课件 第五章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旧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 一.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进程及其特点 (一)进程 1.殷商—西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771年) 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 3.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62年) 4.隋唐时期(公元581—公元907年) 5.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6.明清时期(1368—1911年) (二)特点 1 .分散性 2 .落后性 3 .不平衡性 二.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经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进程及其特特点 (一)进程 (二)特点 1 .迟缓性; 2 .片面性; 3 .对外依赖性; 4 .不平衡性。 表5-1 1949年中国主要城市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2.08 武 汉 4.26 大连(当时由苏联托管) 2.53 无 锡 1.27 广 州 2.87 青 岛 1.45 哈 尔 滨 3.09 南 京 1.94 沈 阳 6.84 天 津 1.97 重 庆 22.74 上 海 工业总产值 城 市 工业总产值 城 市 第二节 新中国经济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一.经济—产业发展布局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二)“一五”时期(1953—1957年) (三)“二五”时期(1958—1962年) (四)“三五”、“四五”时期(1966—1975年) (五)“五五”时期(1976—1980年) (六)“六五”时期(1981—1985年) (七)“七五”时期(1986—1990年) (八)“八五”时期(1991—1995年) (九)“九五”时期(1996—2000年) 二.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主要成 就 (一)增长速度快,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三)生产布局显著改进。 1 .西部落后地区得到了开发。 2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 3 .农村乡镇企业广泛发展,加强了工农生产在地区上的结合。 (十)“十五”时期(2001—2005年) 表5-2 “一五”时期的主要经济成就(1957年与1952年比较) 4.7 3.7 4.5 33.2 19.2 59.2 12.9 25.4 10.9 年均增长(%) 26.0 19.0 24.8 166.0 96.0 296.0 83.0 210.0 67.8 1957年/1952年(%) 棉花产量 粮食产量 农业总产值 发电量 煤产量 钢产量 消费资料 生产资料 工农业总产值 项目 资料来源:刘仲藜,新中国经济60年(上册):144 表5-3 改革开放前中国各主要时期的经济发展 5.6 5.8 8.0 8.1 1976-1978年 5.5 5.5 7.8 7.3 “四五”时期 8.3 6.9 9.6 9.3 “三五”时期 14.7 14.9 15.7 15.5 1963-1965年 -3.1 -2.2 0.6 -0.4 “二五”时期 8.9 9.1 10.9 11.3 “一五”时期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时 期 资料来源:刘仲藜,中国经济60年(上册):184 表5-4 1978年以来中国制定和实施的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计划 建立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实验区,其中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园区53个。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988年7月 火炬计划 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进行跟踪和攻关。 选择若干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技术前沿的发展。 1986年3月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七五”时期:(1)每年为乡镇企业培训20万知识人才和基层干部,每人学会1-2种技术;(2)开发100种适用于农村的成套技术;(3)帮助建立500个技术师范乡镇企业。 把现代科学技术引向农村和乡镇企业,以点带面,如星火燎原。 1985年5月 星火计划 “六五”期间,国家投入15亿元,支持38个国家急需解决的项目,取得3500项成果;“七五”期间,国家投入32.5亿元,安排76个项目,取得1万多项成果;“八五”期间,投入45.2亿元,安排项目180个,取得6万多项成果。 由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重点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关联度比较大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为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家技术储备服务。 “六五”时期(1981-1985年)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