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女娲二题
有关女娲二题
邯郸市文物局 梁辰
一 原始女娲因何不为儒家容纳
我初读《史记》,见开宗明义第一章是《五帝本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颇感奇怪。因为就时代顺序论,五帝之前尚有三皇。《韵史》(清人许遯翁撰)不云乎:“爰始盘古,开天辟地,相继御世,三皇五帝。”何以略而不载呢?三皇是谁?传世有六种说法:一、伏羲、神农、黄帝;二、天皇、地皇、泰皇;三、伏羲、神农、祝融;四、伏羲、女娲、神农;五、天皇、地皇、人皇;六、伏羲、神农、燧人。
其中第二种和第五种说法,作为人物形象原型很抽象化(如人皇是马面),事迹也很空泛。第一种说法,把《世本》(战国时赵人著作)、《史记》已列为五帝之一的黄帝也揽入其内,甚不合理。第四种说法,为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皇霸》中首倡,后为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所肯定,特为《史记》补了篇《三皇纪》。但在通行本《史记》中却没有,可见不为历代通儒们所认可,倒是在民间被广泛接受了。《韵史》是这样叙述的:“付羲太昊,生而神灵。观图画卦,以类物情。造为书契,以代结绳。渔佃网罟,利用并兴。女娲神圣,补天炼石。神农尝草,方书疗疾。”这种三皇定位,是被普通民众所认同了的。按常理说,三皇中的伏羲和神农,在六种说法中都出现过四次,可见并不是有争议的入选人物。但只要与大人先生们所不喜欢的女娲组合,就会被他们所拒绝——尽管这种组合符合民众的心意(民众是崇拜女性神的)。这种“上智”与“下愚”对待女娲迥然相反的态度,实则反映了封建社会儒家人物对原始女性神的歧视和排斥心理。下面,兹将其原因略作探讨:
“女娲”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屈原《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说:相传创造了人类的女娲,她自己怪异的形体又是谁设计制造的?女娲身体有何怪异,唐代诗人柳宗元于《天对》中作了解答:“娲驱虺号,占以类之”。意思是说:女娲号称蛇身,是后人根据推测制造出来的形象。柳宗元还对这种说法的来源予以追究:“胡曰日化七十,工获诡之?”意思是说,为什么乱说女娲一日七十变,让画工搞出了鬼花样?然而问得毫无结果。东汉学者王逸虽在《楚辞章句》中说过:“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也只是以传说释文,并非首创。另外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集门客所编的《淮南子·览冥》,也较早记载了女娲氏的神话传说。而女娲“人头蛇身”的形象图画,也是与上述文字同时、甚至更早出现的。宋儒朱熹《楚辞集注·天问》序云:“屈原放逐,彷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可见屈原是见过女娲等古贤圣“怪物行事”(即女娲与伏羲蛇尾交媾》图画的。战国及以前的此类绘画我们当然是见不着了,但汉代还遗留不少有此类内容的刻石和画像砖(最有名的为山东济宁紫云山的武梁祠石刻画像)。至于建国后发掘的汉墓室,有关伏羲女娲交尾图的题材也不鲜件。唐人《独异志》曾对此解释说:“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以为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姻悉合。若不,使姻散。’于是姻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这种看似有乖伦常的亲兄妹结婚神话,实质上是古人类社会最早的血亲姻婚制(即本氏族内部的兄弟姐妹互相通婚。传说伏羲、女娲同为风姓)的反映。
伏羲女娲作为华夏上古神话传说人物,不要说其具体生活时代,即是其形象成型和事迹背景产生时代,在当代史学界也是个谜团,可谓邈矣远矣。司马迁撰《史记》时,虽“紬史记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处)之书”,想来有关三代之前的文献也不是很多。而屈原的《天问》,刘安的《淮南子》,他并不认为是信史。不给三皇作纪,也是这个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困于当时的大环境氛围——儒风正烈。
汉武帝刘彻即位次年(前140)年,即采用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尽管之前窦太后(武帝祖母)尊奉的黄老之术仍有余威,但儒家思想毕竟挟君势占了风头。皇帝既然倡导儒术,作臣下的也只好奉行。认真说,司马迁自幼受其父司马谈(曾习道论于黄子)的影响,思想上是比较倾向道家的。曾借其父(太史公)之口评道家云:“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对儒家却有微词:“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而顾及人主之好,也就承认:“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以上引文均摘自《太史公自序》)孔夫子的话不能不听!况且他撰的是官方史书,须经“万岁”审查的。
这种儒家思想取向,决定了司马迁对于伏羲和女娲,尤其是对待女娲的“不感冒”态度。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而伏羲女娲的传世形状,无疑是“人首蛇身”的怪物,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方砖招标文件.doc
- 方言新闻节目存在的原因分析.doc
- 施崇棠先生专访(天下杂志9012).doc
- 方案设计第三节第二课时.doc
- 方程与不等式讲解.doc
-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分包风险导向审计.doc
- 施工一队物资材料及工器具管理细则.doc
- 施工作业安全评估报告书.doc
- 施工升降机监自查记录2.doc
- 施工图与竣工图的区别.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