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及调试策略
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及矫正策略的探究
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张霞
研究背景
笔者是一名六年级的班主任,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近几年来,常见报端出现学生自杀、自残的悲剧……一宗宗骇人闻的报道,让家长、教师、教育者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究竟怎么了青少年学生出现上述不可理喻的行为,源于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适,进而发展成与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得不到化解,上升,最终酿成悲剧。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逆反心理”,与西方心理学讲述的“违谬”、“心理感应抗拒”,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二、逆反心理在学生中的表现
不少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倾向,如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出卖朋友,”;把劝阻同学打架斗殴看作是“孬种,不够哥儿们”;把刻苦学习,看作是“傻”……。这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心智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思维,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其逆反心理障碍尤其严重(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但不能给予理解和正确的帮助,反而责备求全或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它毛病;教育者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或问题性质,一概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骂鸡”。
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当时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情感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被留下的学生当然心不在焉,根本听不进去,或东张西望,或摆弄东西、收拾书包等,以示不满。
信度逆反。教师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学生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态度。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上网、看禁书、甚至喝酒、吸烟等,实属禁果逆反。
自主逆反。指学生在其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如家长或老师用喝斥、讽刺、打骂、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相反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对孩子冷漠等,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抵触,从而发生双方互相喝斥、打骂,或互不理睬等。
归因逆反。假如学生了解教师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这就是归因逆反。
当教师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学生一致,学生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的不合拍,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这就是平衡逆反。评定逆反 这是一种因教师与学生之间评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向反应。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都可能诱发学生产生这种逆反反应。 投射逆反 教师把工作成败的原因主观地集中到少数对象身上,撇开与此有关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态度,这是投射逆反。
,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如执拗、怪僻、暴燥、易冲动、刻薄、极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随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主要是老师、父母或同学)。
三、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分析1.感应性。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力量,具有逆反心理的小学生所产生的感应作用,对先进层来说是一种逆向拉力,对后进生来说是转化的阻力,它影响着两头,具有感应特性。
2.可变性。小学生的观点、信念尚未完全形成,且极不稳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迁和教育的作用而变化。比如说,当学生对某老师在处理某一问题时有成见,他可能就会对这位老师形成认知偏差,产生抵触情绪;但在与这位老师多次接触之后,又会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而改变看法,说不定会“化敌为友”,心理相容。
3.盲目性。小学生精力充沛,探求欲望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但自控能力差,他们好动,好问。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其认知的水平不相适应,思维常会产生断层,处于一种“有劲无处使”的心理状态。他们这种幼稚的心理一旦滋生逆反因素,就表现得相当任性,遇事无论行与否,只要想干,就会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4.破坏性。小学生精力充沛,心里总有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永城市20II新农村 清洁家园家园行动.doc
- 永远唱响《勘探队之歌——演讲稿.doc
- 永远做最富有的人.doc
- 求才 识才 用才 留才.doc
- 永通机械 设计说明.doc
- 永远祝福你——我的四中.doc
- 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doc
- 汇市投资的三大心理误区.doc
- 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文化旅游课题研究(改).doc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动画飞机.doc
- 2025年企业大学与职业院校合作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docx
- 商业地产项目2025年智慧园区定位与高效招商运营策略研究报告.docx
- 深度剖析2025年在线医疗平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医疗资源分配优化.docx
- 深度剖析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布局现状与技术创新报告.docx
- 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特色产品开发与营销策略建议.docx
- 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粤人版开心英语六年级上册-粤人版(2012)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社区旧衣物回收与社区文化建设融合报告.docx
- 生鲜电商2025年冷链包装材料损耗研究与分析报告.docx
- 护理员年度总结.pptx
- 2025年社区旧衣物回收与社区环保公益活动策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