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课件.ppt

临床医学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课件

第三节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骨吸收与新生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即可能发生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松动,甚至牙齿脱落。 牙槽骨(alveolar bone)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牙槽骨的结构 牙槽窝 (alveolar socket) 固有牙槽骨 (alveolar bone proper) 牙槽嵴 (alveolar bone crest) 牙槽间隔 (interdental septum) 硬骨板(lamina dura) 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平均距离为1.08mm。 一般认为此距离小于2mm均为正常。 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D.?T.?Graves. Journal of Oral Microbiology. 2011 Review of osteoimmunology and the host response in endodontic and periodontal lesions 细胞因子网络 前列腺素:PGE2 白细胞介素:IL-1β,IL-6 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 D.?T.?Graves. Journal of Oral Microbiology. 2011 Review of osteoimmunology and the host response in endodontic and periodontal lesions 牙槽骨吸收的病理——炎症 当慢性炎症扩展到牙槽骨附近,骨表面和骨髓腔内分化出破骨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发生陷窝状骨吸收。 在远离炎症的组织中可见骨的修复性再生,骨吸收区的对侧骨小梁也可见新骨沉积。 牙周炎伴随着骨吸收和修复性再生的交替出现。新骨形成可以缓解牙槽骨的丧失速度,也是牙周治疗后骨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牙周炎患者常伴有咬合创伤,导致受压侧的牙槽骨吸收,受牵引侧的骨质新生。 炎症和咬合创伤都可以引起垂直型骨吸收。 继发性牙合创伤:牙齿支持组织减少,使牙齿原本能承受的正常咬合力变成超负荷,超过剩余牙周组织能耐受的强度。 牙槽骨吸收的病理——创伤 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水平型骨吸收 垂直型骨吸收(角形吸收) 牙槽嵴高度降低 牙槽嵴高度降低不多 骨上袋 骨下袋 (一壁骨袋,二壁骨袋,三壁骨袋 四壁骨袋,混合骨袋) 骨上袋和骨下袋的区别 骨上袋 骨下袋 袋底位置 牙槽嵴顶的冠方 牙槽嵴顶的根方,骨与软组织壁相邻 骨破坏方式 水平型 垂直型(角形) 邻面越隔纤维 水平排列在相邻两牙袋底根方的牙槽骨嵴 斜行排列,从袋底的牙骨质沿着骨面斜行越过嵴顶,附着到邻牙的牙骨质 颊舌面纤维 从袋底根方的牙根面向着牙槽嵴顶走行 从袋底的牙骨质沿着骨斜面走向冠方,越过嵴顶与骨外膜汇合 凹坑状吸收 反波浪形骨吸收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孟姝 讲师 牙龈炎症和出血 牙周袋的形成 牙槽骨吸收 牙松动和移位 牙周病的活动性 第一节 牙龈的炎症和出血 致病源:堆积在牙颈部和龈沟内的牙菌斑中的微生物 临床病理可分为四个阶段 初期病损 (initial lesion) 早期病损 (early lesion) 确立期病损 (established lesion) 晚期病损 (advanced lesion) 正常龈—少量中性粒细胞移出进入结合上皮冠方和龈沟 初期病损—菌斑沉积24小时内,小血管扩张,龈沟液量增加,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牙龈结缔组织,临床表现为正常龈 早期病损—血管扩张,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破坏增多,出现上皮钉突,临床表现为龈炎早期,牙龈发红,探诊出血 确立期病损——龈沟液增多,白细胞浸润进一步增加,浆细胞数量增多(10-30%),中性粒细胞移出,结合上皮增生但位置不变,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牙龈炎症,牙龈红肿,龈沟加深,与牙面不紧贴 晚期病损——炎细胞浸润向深部组织扩散,浆细胞占50%以上,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冠方与牙面分离,菌斑深入龈下,牙槽嵴顶骨吸收,牙周破坏期,临床表现为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X片可见骨吸收。 临床表现 牙龈出血——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最先发生的临床表现,常为患者主诉症状, 可伴有或不伴有牙龈颜色、质地的改变, 是诊断牙龈炎和判断牙周炎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牙龈颜色——健康粉红色——炎症暗红或鲜红色,范围可波及游离龈、龈乳头及附着龈 牙龈外形——正常为菲薄而紧贴牙面,附着龈有点彩,炎症是龈缘变厚,龈乳头圆钝,与牙面不紧贴,可伴有点彩消失,龈缘糜烂和结节状增生肥大 牙龈质地——正常为坚韧致密,渗出性炎症时变得松软脆弱,增生性炎症时牙龈表面坚韧肥厚,龈沟和牙周袋内壁探诊出血 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 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 PD):袋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