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理论授课10偏头痛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艳理论授课10偏头痛课件

10-理论授课-偏头痛 授课人:刘艳 02 04 01 03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疾病预防 目 录 CONTENTS 发病原因 01 遗传因素 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饮食与精神因素 发病原因 02 发病机制 血管学说 神经学说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血管学说 传统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疾病。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偏头痛先兆症状,随后颅外、颅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组织产生血管活性多肽导致无菌性炎症导致搏动性的头痛。颈动脉和颞浅动脉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麦角生物碱如麦角胺可缓解发作期头痛支持这一理论。神经影像发展TCD、PET等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了血管源学说,提出先兆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是血管痉挛程度不同的同一疾病。各种神经元对缺血的敏感性不同,先兆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后,视觉皮层的神经元对缺血最敏感,因此视觉先兆最先出现,然后越来越多的神经元功能受到影响,再逐渐出现手指发麻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学说 神经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神经功能的变化是首要的,血流量的变化是继发的。 偏头痛先兆是由扩展性皮层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ng,CSD) 引起。CSD是指各种有害刺激引起的起源于大脑后部皮质(枕叶)的神经电活动抑制带,此抑制带以2~5mm/min的速度向邻近皮质扩展,并伴随出现扩展性血量减少(spreading oligemia)。两者均不按照脑动脉分布扩展,而是按大脑皮质细胞构筑模式进行,向前扩展一般不超越中央沟。CSD能很好地解释偏头痛先兆症状。另外, 5-羟色胺(5-HT)参与头痛发生。头痛发作开始时,5一HT从血小板中释出,直接作用于颅内小血管使之收缩,并附于血管壁上。当血浆5-HT浓度下降时,它作用于大动脉张力性收缩性作用消失,血管壁扩张出现头痛。5-HT既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体液介质,对神经和血管均有影响。治疗偏头痛的曲坦类药物就是中枢性5-HT受体激动剂或部分激动剂。这证实神经功能紊乱参与偏头痛的发作过程。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该学说解剖生理基础是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trigeminovascular complex) 。颅内痛觉敏感组织如脑血管、脑膜血管、静脉窦,其血管周围神经纤维随三叉神经眼支进入三叉神经节,或从后颅窝进入1、2颈神经(C1、C2)后根;两者在三叉神经节和C1、C2脊神经节换元后,发出神经纤维至三叉神经颈复合体(trigeminocervical complex) ,后者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尾端与C1、C2后角构成;三叉神经颈复合体发出神经纤维,经脑干交叉后投射至丘脑。该学说的周围疼痛机制认为,三叉神经节损害可能是偏头痛产生的神经基础。当三叉神经节及其纤维受刺激后,可引起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和其他神经肽释放增加。这些活性物质作用于邻近脑血管壁,可引起血管扩张而出现搏动性头痛,还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产生无菌性炎症,并刺激痛觉纤维传入中枢,形成恶性循环。 03 无先兆偏头痛临床表现 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与有先兆偏头痛相比,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更高的发作频率,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需要频繁应用止痛药治疗,易合并出现一新的头痛类型——“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 有先兆偏头痛临床表现 传有先兆偏头痛约占偏头痛患者的10%。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打哈欠等前驱症状。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分钟;不同先兆可以接连出现。头痛在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苍白或出汗、多尿、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头面部水肿、颞动脉突出等。活动能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可缓解头痛。疼痛一般在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4~6小时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无力和食欲差等。 (1)伴典型先兆的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