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片脂肪肝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养肝片脂肪肝课件

定义: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重的3%~5%,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 量的10%,即称为脂肪肝 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 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 超过25%-50%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发病率 脂肪肝的危害: 1. 肝硬化和肝癌。脂肪肝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恶性肝病。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 2. 消化系统疾病。 3. 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4. 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肝的成因) “酒多则伤肝”,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可是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也是最直接和最大的,它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一次大量饮酒,会杀伤大量的肝细胞;而如果长期饮酒,还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炎患者如不及时治疗,23%的病人大约10年左右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目前酒精性脂肪肝(AFL)的形成机制 尚不完全清楚,主要认为与多种机制有关 第二种机制: 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可以作为外来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免疫性肝损伤;并激发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自由基增多;同时能损害肝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导致VLDL合成减少,使肝脏输出三酰甘油能力下降。 第三种机制: 长期大量饮酒还可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中细胞色素 还原酶活性增加,加重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肝脏微循环功能障碍和缺氧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脏损伤。 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治疗策略 戒酒 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高蛋白,低脂饮食) 药物治疗 核糖核酸——吉林敖东药业 注射用 人体免疫调节剂 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抑瘤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核糖核酸可明显抑制带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使实体瘤体积缩小或消失,其抑瘤率为68.3%。病理组织学证实,本品能引起瘤细胞空泡样变性和液化性坏死,在其周围有大量增生纤维芽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甚至以结缔组织代替瘤组织。 硫普罗宁——抑制甘油三酯肝脏内的蓄积 ,护肝线粒体结构, 改善肝功能 多烯磷脂酰胆碱 ——增加肝细胞解毒,修复,再生,改善肝纤维化 腺苷蛋氨酸——增加肝细胞的解毒能力 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第一次打击学说 胰岛素抵抗是第一次打击的重要原因,肝细胞脂肪代谢异常,肝脏内脂肪沉积,尤其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沉积是第一次打击的直接后果。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一方面游离脂肪酸(FFA)大量急剧的产生;另一方面肝脏对脂肪酸的β-氧化能力下降,合成或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能力下降,脂肪在肝细胞沉积。由此可见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改变和脂质代谢的失衡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启动因素 二次打击主要为活性氧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其相关事件,引起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持续存在(炎症-坏死循环),ECM合成大于降解,形成进展性肝纤维化。 脂肪肝的多重打击学说认为,初次打击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脂质堆积,诱导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对内、外源性损害因素的敏感性提高,并为脂质过氧化提供反应基质。 硒或维生素E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肝、肾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 五味子 【来源】: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含量达18.1%~19.2%,从中已分离出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即五味子甲素、γ-五味子素,即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及戈米辛D、E、F、G等。果实中含多种挥发油及有机酸、维生素C、维生素E和少量糖类。 药理作用 五味子中的有效成分 从五味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七种单体成分,均为木脂素类似物。 在所有有机硒的形态中,麦芽硒的生物活性最高,吸收利用率最好 美国著名微量元素专家W.Mertz博士 脂肪肝临床用药分析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是从大豆中高度浓缩提取的一种磷脂,主要活性成分为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或多聚乙酰卵磷脂,是构成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卵磷脂相同,但因它含有丰富的多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所以在功能上比体内的磷脂更卓越。 6.熊去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