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我国当代文学平民化
论我国当代文学平民化、凡俗化的创作风格倾向
吴 滨
(广西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 广西防城港市 538001)
[摘要]受国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新时期写作彻底颠覆和解构了传统写作的英雄主义倾向、精英意识和贵族情结,竭力主张平民化、风俗化的创作风格。“反英雄”、“反崇高”成为后新时期写作高举的两面旗帜。然而仔细分析,传统英雄主义的式微与平民化写作风格的崛起,这一现象背后还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
[主题词]当代文学;平民化;凡俗化;风格倾向
长久以来,我国的现代文学创作被理所当然的视之为中华民族精神探索历程的鲜活展示。它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沧桑,肩负着救国救民的重任;它就是中华民族前行的灯塔,引导着人民走向美好的生活。在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凝视过去、展望未来的时代英雄,听到的是一声声或兴奋或焦灼的热切呼唤,无论谁都能轻而易举的感受到其中那震撼心脾的宏阔与深邃。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受国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写作倾向遭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和反对。后新时期写作彻底颠覆和解构了传统写作的英雄主义倾向、精英意识和贵族情结,竭力主张平民化、风俗化的创作风格。可以说,“反英雄”、“反崇高”成为后新时期写作高举的两面旗帜。然而仔细分析,传统英雄主义的式微与平民化写作风格的崛起,这一现象背后还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准确详尽的把握滋养新生事物的土壤,对于我们判断这一写作风格未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一、平民化、凡俗化创作风格产生的背景
㈠商品浪潮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冲击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掀起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电力、汽车、化工已愈见规模,电子、生物、海洋、通信、宇宙空间等各项工程均已起步,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有与我国传统观念迥异的全新的价值取向。在庞大的消费潮流的潜移默化下,商品化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的中心原则。几乎一切都成为了商品,甚至是一段音乐、一个域名、一个语词。正如利奥塔所说:“过去20年里发生的大事,就是语言转化成多产的商品,句子被看作信息/讯息。”[]毋庸置疑,市场经济下的思想与我们传统上所提倡的爱心、奉献、民族感情、整体利益等价值观念是有冲突的。这种新潮流使传统文化遭受到巨大冲击,文化渐渐淡去了其承载的厚重的民族使命感,转而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载体,以面向大众为基点,以各种传媒为途径,加快了文化商品化的进程。影视广告、明星八卦、KTV、酒吧、咖啡厅、娱乐做秀、迪吧、流行音乐、大型游艺场、时装模特、戏说影视读物、各种商业宣传演出……充斥着人们每日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
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来临
由于上世纪交通、通讯、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人类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空间不再成为障碍,世界已缩小到“地球村”的尺度,这也就昭示着人类已跨入了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的伟大时代。美国知名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曾表示,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而非资本;价值的增长不再通过劳动,而是借助知识。美国科普作家罗纳德·科图拉克也谈到了信息化社会的三个特征:一是社会信息化,变革社会的力量是知识信息,扩大知识、大量生产知识和提高人们的智能,将是生产力提高的关键;二是生产方式和社会面貌将发生很大变化,工厂、办公室、家庭将实现自动化;三是劳动技术不是靠体力而是靠智力和知识。与此类似,美国信息探索研究所在一篇名为《知识经济:21世纪信息时代的本质》的文中指出,知识与信息正在替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财富的主要资产,正像资本在300年前取代土地和能源一样。而且,由于新世纪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也由体力转化为智力。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已变成信息密集型经济,信息和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经济属性。显然,信息与知识成了本世纪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维系物和参考量。
我国的信息化起步较晚,但电脑网络已极大的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交际、宣泄、反省、倾诉等等已愈发离不开网络了,它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写作已司空见惯了。早在1993年洪峰便注意到这一趋势:“1990年中国作家电脑热。在北京,史铁生、谌容、王蒙都开始用电脑写作……在辽宁,马秋芬、刘元举、白小易也开始用电脑写作……辽宁是时髦的省份,沈阳是辽宁时髦的先驱。”[]这些变化正在解构着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
文化工业化与生活的外移趋势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最终也成为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机械、数码复制产品。市场上均是同一规格形式、可被无穷复制的录像、书籍、光盘、录音,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个人独特的风格与性质。人们渐渐发觉自己终其一生汲汲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