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课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比较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 Contents 女性主义的基本特点 1 西方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3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4 一. 女性主义的基本特点 (20世纪60年代末) 1.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 2.它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 3.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 表达方式,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 4.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学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 二. 西方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代表人物: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性政治》; 玛丽·埃尔曼(Mary Ellmann)《想想女人》 主要特点: 1.把批判矛头指向传统文学(主要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把攻击火力集中在父权意识形态上; 2.行文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愤怒情绪,使之成为女性主义的基本情感。 第二阶段 代表人物: 摩厄斯(Ellen Moers)《文学女人》; 肖沃尔特(Elaine Showalter)《她们自己的文学》 吉尔伯特(Sandra M. Gilbert) 、古巴尔(Susan Guber)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 主要特点: 1.将主要研究兴趣从男性创作的文本转移到由女性创作的文本上面(男人写女人→女人写女人); 2.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女性经典作家的作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的意义提出新的阐释; 3.注意发掘被传统的文学史所忽略或被埋没了的女作家和作品; 4.提出建构女性文学传统、重写文学史的口号。 第三阶段 主要流派: (一)社会学女性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肖沃尔特 主要特点: 1.注重从社会、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表现方式及内涵; 2.注重女作家的社会背景,研究其作品的社会内容,探讨她们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二)符号学女性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依利格瑞(Luce Irigory)、西苏(Helene Cixous) 主要特点: 1.对女人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认为把“女人”当做一个自然生产的、人人接受的意符,实际上是父权制意识形态的一种建构,所以必须解构“女人”这一概念; 2.重视女性的特殊语言,主张研究女性写作的言语方式; 3.西苏还号召“女人描写自己”,包括从躯体到性欲,并把“清白的写作”(white ink)与“母亲的乳汁”(mother’s breast)联系在一起。 (三)心理学女性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米切尔(Juliet Mitchell)《心理分析学与女性主义》 主要特点: 1.借鉴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概念以及性本能在文本创作和政治上的作用等观点,构建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 2.借鉴了荣格的原型说,利用神话、原型去探讨女性的文学传统,阐发女性文学独特的母题、解构、象征和语言。 (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 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主要特点: 1.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批判作为压迫者的男性权利制度; 2.思想上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无序性。 (五)为女同性恋、黑人妇女正名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主要特点: 1.它提出一种基于女性肉体的写作理论,探索性特征与本文特征之间的联系; 2.她们揭露黑人妇女受到的多重压迫,是女性中最为不幸的一部分,对以往的女权运动只关心中产阶级白人妇女受压抑问题表示不满,强调女性解放应以黑人妇女为出发点。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一) 东方文化背景中的女性文学批评 (二) 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比较 (一) 东方文化背景中的女性文学批评 进入20世纪,中国的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社会开始呼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妇女解放的文章,《新青年》推出了“易卜生专号”。 1928年,丁玲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小说将主动权完全赋予给女子,一吐沉积于女子心中几千年的怨恨,大胆向男子中心主义宣战。 20世纪40年代,冰心主张女性天生就懂得爱,家庭的温馨和社会的爱心都离不开女性的爱心,同样女性的解放也离不开发挥出自身的爱。因而她反对打倒传统的“贤妻良母”观,反对让妇女走出家庭反抗社会。 20世纪80年代初,张辛欣和张洁推出了几部反思现代职业女性命运的力作,揭露了在男女同工同酬、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社会中的中国女性仍然被爱情与事业的两难选择拖得筋疲力尽。 20世纪80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房屋租赁合同我爱我家.docx VIP
- T_CPFIA 0006—2022_含聚谷氨酸复合肥料.pdf VIP
- 锤击式预应力管旁桩站记录表.doc VIP
- 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登记表.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主观题强化提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pdf VIP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训练(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含答案).doc VIP
- AMC72(96)L-E4(3)使用说明书(中文)安科瑞 时丽花.pdf VIP
- 森林生物量模型建立主要技术规定 - 资源库.doc VIP
- (2025秋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