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金匮 ppt课件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伤寒金匮教研室 张建荣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在症状上,三者一般都有口渴,小便异常等症,其病变主要在肾与膀胱,某些方药可互相通用,故合篇讨论。 第一节 消渴病 消渴病始见于《内经》,并有简单的治疗药物,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本篇所论杂病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并以小便有甘味为特征。 《外台秘要》第十一卷引近效祠部李郎中论曰:“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腰肾既虚冷,则不能上蒸于上,谷气则尽下为小便者也,故甘味不变。” 本篇虽未明确提出上消、中消、下消之病名,但对上、中、下三消各自症状及治疗方药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另外,消渴一名,即口渴消水,本篇所论消渴,有病与症之分。 杂病消渴即如前述,而消渴一症,见于其他疾病之中,虽有口渴消水,但饮水量不多,且多伴小便不利之症,小便亦无甘甜味,其本质是胃中或膀胱有停水,气化失职,津液不能上承濡润口舌,故饮水以自救;或为外感热性病,热邪消灼津液而口渴消水。故消渴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许多疾病之中。因此,对消渴一名应注意病与症之鉴别。 1.上消 【原文】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竭。(2)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6)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2) 【主症】 渴欲饮水不止;或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或寸口脉浮而迟。 【病因病机】 为上焦热盛伤津所致。《素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故知上消为心肺俱热。 由于热盛伤津而饮水不止,但所饮之水,皆被热邪所消,虽多饮而不能止其渴。或为肺胃热盛所致,热邪不但能伤津,亦可耗气,津伤则多饮,气耗不能布化津液,津不上承,则口舌干燥,饮水虽能救津,若热不除,则气耗而水不化津,故虽渴欲饮水,但仍口舌干燥。 寸口脉浮为阴虚,卫气浮越;迟为血脉不充,营血虚少。故寸口脉浮而迟并见者,是营卫俱虚,燥热内生,于是形成心肺燥热之消渴。 【治法】 清热止渴,益气生津。 【方药】 ⑴文蛤散:文蛤 ⑵白虎加人参汤: 【方析】 ⑴文蛤散:文蛤咸寒入肺,清热生津,止渴润燥,导心热下行。赵以德云:“尝考本草,文蛤、海蛤……其味咸冷,咸冷本于水,则可益水;其性润下,润下则可行水,合咸冷润下则可退火,治热证之渴饮不止,由肾水衰少,不能制盛火之炎燥而渴。今益水治火,一味两得之”(《金匮玉函经二注》)。吴谦云:“尝考五倍子亦文蛤,按法制之名百药煎,大能生津止渴,故当用之,屡试屡验也”(《医宗金鉴》)。 ⑵白虎加人参汤:若津气俱伤,燥热内生者,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止渴,益气生津。 2.中消 【原文】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2)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8) 【主症】 消谷引食,渴欲饮水,大便坚硬,小便频数,趺阳脉浮而数。 【病因病机】 为胃热亢盛与胃气有余相互搏结,而病消渴。《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瘅成为消中”;《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结谓之消”,即胃肠俱热致中消。本证胃热亢盛则消谷善饥,渴欲饮水;胃气有余而化火,火盛则迫使水津偏渗膀胱,加之热盛伤津,肠道失去津液濡润,故小便频数,大便坚硬。趺阳脉浮为胃气有余,数为胃热亢盛。 【治法】 泻热和胃通便。【方药】 可用麻子仁丸或承气汤方类。 【讨论】 麻子仁丸滋阴润燥通便,作用缓和,用于治疗津亏燥结的中消,若津亏燥结甚者还可用后世的增液承气汤。 治疗胃肠燥结突出者,方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或大承气汤化裁。 治疗胃肠燥结并见瘀血阻滞者,方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化裁。 对中消若仅有热盛而无胃肠燥结者,治同上消,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 3.下消 【原文】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虚劳病中。 (3) 【主症】 口渴消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为特征。 【病因病机】 为肾阳虚亏,命门火衰,津液失之蒸腾气化与固摄。肾阳虚而命门火衰,不能蒸腾气化津液,津液不得上润,故口渴消水;又因阳虚火衰,不能化生肾气,肾气不足,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