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一、基本概念
植物学是以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形态解剖、系统分类、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植物学,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和熟知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了解植物的起源和系统进化。同时,植物学知识对于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合理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进行有序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等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1.林奈两界系统: 现代生物分类的奠基人,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中明确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即植物界(Plantas)和动物界(Animalis)。两界系统的划分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2.海克儿的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有植物和动物两种属性,特别是粘菌类,在其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为动物性特征。1860年霍格(Hogg)提出将所有单细胞生物、所有的藻类、原生动物和真菌归为一类,成立一个原始生物界;1866年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儿(Haeckel)提出成立一个原生生物的意见,他把原核生物、原生动物、硅藻、粘菌、海绵等归入原生生物界(Protista),这就是生物分界的三界系统。
3.科帕兰、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195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系统,将不含叶绿素的真核菌类从植物界分出,建立了真菌界(Fungi),和植物界一起并列于原生生物界之上。10年后,魏泰克又提出了五界系统,他将细菌和蓝藻分出,建立了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放在原生生物界之下。魏泰克的分界系统,优点是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和真核多细胞生物;从横向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食方式的动物。
1974年黎德尔(Leedale)提出了另一个四界系统,他取掉了原生生物界,将魏泰克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归到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中。
4.六界和八界系统: 1949年Jahn提出将生物分成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的六界系统。1990年Brusca等提出另一个六界系统,即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1989年Cavalier-Smith提出生物分界的八界系统,他们将原核生
物分成古细菌界和真细菌界(Eubacteria);把真核生物分成古真核生物超界和后真核生物超界,前一超界仅有古真核生物界,后一超界有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5.我国学者对生物分界的意见:1966年邓叔群根据3种营养方式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光合自养)、动物界(摄食)和真菌界(吸收)。1965年胡先骕将生物分为始生总界和胞生总界,前者仅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virus),后者包括细菌界、粘菌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1979年陈世驤根据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将生物分成3个总界的五界或六界新系统,即非细胞总界(仅为病毒),原核总界(包括细菌界和蓝藻界),真核总界(包括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目前植物界的概念应是“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是各门真核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植物界的多样性
自然界中共有50余万种,它们是生物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各有差异,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发展到高级。
1. 大小方面: 从直径只有0.1um的支原体,到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
2. 结构方面: 单细胞植物,如衣藻、小球藻;由定数细胞聚集成群体类型,如实球藻;多细胞的低级类型,如紫菜、海带等;多细胞的高级类型,其植物体具有高度的组织分化,产生了维管组织,形成了根、茎、叶等器官,如松、小麦、玉米等。
3. 生命周期方面: 有的细菌仅生活20~30min;一年生和两年生草本植物,经历2个生长季完成生命进程,如棉花、冬小麦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生活多年,如芦苇、菊花等;木本植物的树龄较长,有的长达百年、千年。
4.营养方式方面: 绝大多数植物为绿色植物或自养植物;部分植物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制养料,必须寄生或腐生在其它生物体上,吸收现成的营养物质或通过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而摄取生活所需的养料,称为非绿色植物或异养植物。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
5. 植物种类生态分布: 广泛分布在平原、高山、极地、江河湖泊、荒漠、沙漠地带,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生态环境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类型的植物,如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冻原植物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