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沉降室的设计(精选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力沉降室的设计(精选篇).doc

重力沉降室的设计(精选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重力沉降室的设计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 重力沉降室的设计 假设通过重力沉降室断面的水平气流的速度V分布式均匀的,呈层流状态;入口断面上粉尘分布均匀(即每个颗粒以自己的沉降末端速度沉降,互不影响);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尘粒和气流速度相等,就可得到除尘设计的简单模式。 (一)沉降时间和(最小粒径时的)沉降速度 尘粒的沉降速度为Vt,沉降室的长、宽、高分别为L、W、H,要使沉降速度为Vt的尘粒在沉降室内全部去除,气流在沉降室内的停留时间t( )应大于或等于尘粒从顶部沉降到灰斗的时间( ),即: 将 代入上式,可求出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径dmin 上式是在理想状况下得到的,实际中常出现反混现象,工程上常用36代替式中的18,这样理论和实践更接近。室内的气流速度u应根据尘粒的密度和粒径确定。常取0.3—0.5m/s,一般取0.2—2m/s。 沉降室的设计:概括1.沉降时间 ,2.沉降速度(按要求沉降的最小颗粒) (二)沉降室尺寸 先按 算出捕集尘粒的沉降速度us,在假设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V和沉降室高度H(或宽度W),而后求沉降室的长度和宽度(或高度)。 Q=WHV=WLVt 沉降室长度: 沉降室宽度: Q为处理气流量,m3/s 三、沉降室的结构 重力除尘一般是让气流慢慢地通过结构简单而体积较大的除尘室,这样可为颗粒提供落入底部灰斗的机会。颗粒需要降落的距离可通过在除尘室中放置一些水平隔板而缩短。 类型:重力沉降室可放置导流板,以改变气流的方向,以产生惯性作用,也可利用鱼鳞板、百叶窗以产生惯性作用。有单层沉降室,有多层沉降式(平行的放置一些隔板)。折流板式沉降室(垂直的折流板安装在沉降室的顶部,惯性作用力会增强颗粒的重力作用。当气流被绕过折流板底部的时候,由于气流路径上这段弯曲部分的惯性作用,颗粒被分离下来。 四、实际性能和测试 沉降式的实际性能几乎从不进行实验测量或测试,在最好的情况下,这种装置也只能作为气体的初级净化,除去最大和最重的颗粒。沉降室的除尘效率约为40—70%,仅用于分离dp50μm的尘粒。穿过沉降室的颗粒物必须用其它的装置继续捕集。 优点:结构简单、投资少、易维护管理、压损小(50—130Pa)。 缺点:占地面积大、除尘效率低。 (一)设计要求 1.保证粉尘能沉降,L足够长; 2.气流在沉降室的停留时间要大于尘粒沉降所需的时间。 3.能100%沉降的最小粒径 (二)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粒径dp算出1)Vt;2)初始确定:V、H,,根据 求长度L。 3)根据进气量Q求宽度B,Q=VBH. 篇二 湖北理工学院 大型作业 《环境工程原理》 大 型 作 业 题目: 3000m/h重力降尘室的设计 3 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学 号: [1**********]0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 12 月 15 日 湖北理工学院 大型作业 目录 一、前言..............................................3 二、设计条件...........................................4 三、设计要求...........................................4 四、设计说明...........................................4 1、重力降尘室的工作原理................................4 2、重力降尘室的类型...................................5 3、实际性能和测试.....................................5 五、工艺计算...........................................5 1、设计降尘室尺寸..................................5 2、沉降时间和沉降速度 ..............................5 3、颗粒回收百分率...................................6 4、降尘室的隔板数...................................7 六、总结................................................7 七、参考文献............................................7 一、前言 大型作业是《环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