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选修课中进传统文化的教育
专题教育活动
在选修课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核心。其目的是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感知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做一个有丰富情感、志存高远的人。然而,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使中学语文陷入了为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所累的痛苦之中;学生们急功近利,远离了文化的传承。
文化在一个国家中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华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这样的痛苦和忧虑之中,我决定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国家受外来文化冲击过于厉害,以至已经失去了自我。九十年代末,城市里开始大张旗鼓地过圣诞节,以致九十年代出生的人相信有圣诞老人,他们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了。然而,他们不知道阿福,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也不知道中国的年为什么叫“年”……传统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太遥远,也太苍白。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和了解华夏文明几千年的精髓。这种文化的传承,是千秋之业,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荣誉。一个民族经济再强盛,如果不能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也只有被消灭,或者被奴役。我国古代那么多强大的少数民族,不是都被汉文化所征服了吗 ?
国人不看重的东西,外国人却敏感得很。斯坦因不是一次次以信仰的名义,从王道士那里骗取敦煌经书和文献,一箱箱运往大英帝国吗?韩国人不是正向科教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吗?不论对于个体还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刻不容缓。
中学语文届也早就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几次改版后增加了文言文篇章,高考也加大了文言文的考核力度,但这些课文篇目不外乎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或者是二十四史中的节选。在整个教育功利性的背景下,教师只能将考试放在首位,在词语和分析里打转,力图让学生把握好诗词文言。最多让学生感受感受文化名人,体会体会大家风范,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些正统文学对于学生生动形象地走进传统文化还是不够,加之教科书里的文章在考试范围之列,学生本能地有抵触情绪。
因而,必须寻求另外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拯救传统文化的流失。 让他们逐渐对古人和古文化产生兴趣,继而主动翻阅古代的典籍和史书。
二、选修课教学设想
曾经从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份中国文化传统的遗失清单------我们丢掉了什么?》,说的是我们丢掉了“忠孝仁义信礼智勇”、“四书五经”、“任侠之气”、“匹夫有责”,丢掉了 “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孔融让梨”、“民风民俗”,不由反思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楚辞是,唐诗是,宋词是,元曲是,三国红楼是,然而,不是只有这些,祭祀也是,磕头也是,重礼是,节日也是……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地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因此,为了和教科书中的正统和经典相互补充,我选取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风民俗作为主题,将选修课课题定为《古典诗词中的传统风情与民俗》。之所以从古典诗词切入,用意很明确,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诗词积累。让学生在古典诗词中体味古人的风情和古代的民俗,学会用现代眼光品评古人生活,用古人的风情影响现代生活,从而懂得生活。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古典诗词中的传统风情与民俗》计划分两学期讲授,每学期九到十个课时,上半学期讲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下半学期讲中秋、重阳、冬至。这八个节日中我将清明节、七夕节和重阳节作为重点。一是因为这三个节日涉及到的文学作品比较丰富,容易拓展,讲七夕的时候可以赏析洪昇的《长生殿》,讲重阳节的时候可以师生探讨《红楼梦》里的螃蟹宴和螃蟹诗;二是物质的丰裕使现代的学生对亲情缺少感悟,丢失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需要通过特定的情境唤醒他们的情感,而不是在家中唯我独尊;三是我国受外来文化冲击太大,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开始过情人节,争相购买玫瑰、巧克力,却不知道中国人自古就用最本土的方式过着最浪漫的节日,青年男女会在七夕的晚上坐看牵牛织女星,女子于月下乞巧。
这些传统离学生太遥远,这些美德正在沦失,传统风情与民俗在文化炒作的大背景下渐行渐远,期望能通过几个节日的重点探讨传承一点东西,至少让学生们知道今天的这些节日古人曾经怎样精彩地过着,以及这些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三、选修课案例《走近清明节》
教学设想:将涉及到清明的诗词做成幻灯片,准备好古典歌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文化古城—西安.-PPT.pptx VIP
- 《西方社会学理论》全套教学课件.ppt
- 第7课 实践出真知 课件 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pptx
- 一针疗法之肩周炎.ppt
- 2025中国银行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神经介入治疗概述及护理常规.ppt VIP
- 舒伯特第二即兴曲,降E大调 D.899之2 Impromptu No. 2 in E flat major, D. 899, No. 2 Op90 Schubert钢琴谱.pdf VIP
- 深潜器钛合金框架结构装配焊接工艺研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doc
- 村两委工作细则汇编.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