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典(2011市CDC讲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课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工作;主要内容;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简介;2010年相关网站蜱虫叮咬病例报道 ;蜱的危害;引起关注的早期疫情;2006年安徽疫情;2006年11月5日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一名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死亡
11月17日
在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和死亡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9人发病
其中医务人员4名、家属5名;首例患者居住地;疫情概况;首例病例;临床常规检查;;;10例患者主要生化检测结果;结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原学;地理分布和发病季节特点;传播途径;媒介;人群易感性;临床症状 ;需要鉴别的疾病;;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年龄、性别分布;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其他省份;2009年(疑似)无形体疫情分布;《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2009年湖北省疑似无形体病疫情;2009年全省共报告93例病例,分布在全省6个市州,主要分布在随州市58例,占发病总数的62.4%;黄冈市18例,占发病总数的19.4%。; ; 职业分布:82%的病例均为农民。
年龄分布:79.6%的病例集中在40-70岁之间。20岁以下年龄组和80岁以上年龄组无发病,20-30岁年龄组5例,30-40岁年龄组4例,40-50岁年龄组16例,50-60岁年龄组32例,60-70岁年龄组26例,70-80岁年龄组9例。
性别分布:男性50例,发病率为0.1688;女性43例,发病率为0.1564;男女性别比为1.16:1。;流行病学史;小结;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多生活于低山丘陵地区,区域内灌木丛林茂密;
病例有野外作业史,少部分病例有蜱叮咬史。
5-10月为多发季节
报告病例分布分散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监测(2010.6-8);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监测方法;病例资料、标本收集情况;宿主、传播及健康人群血清学调查;标本采集情况;采集样品清单;初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73%(46/63)的病例有接触或饲养动物史;
15.9%(10/63)的病例自述发病前两周有蜱叮咬史;
所有病例发病前2周均未离开过所在县(区、市),以在住家周围务农为主。;监测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一览;初步结果—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目前对该病的认识;谤榜御靠萎邱蓟埃波昧塘对据靳照柔胚砚桨迂丑掀洛业翔报谨锣瓮霉仁看(2011市CDC讲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2011市CDC讲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扩大监测(9-10月);(二)监测地区;(三)监测病例定义及时间;(四)监测主要内容;(五)标本运送、检测与结果反馈;(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测方法;二、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防治指南 (2010版);前期工作进展(1);前期工作进展(2);前期工作进展(3);目前对该病的认识;病例主要为农民,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
发病季节应为3-11月,高峰主要集中在4-8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病例多分布于丘陵地带,高度散发。
未发现人传人证据
;流行病学;那红昭舞虾巾颐模舀阻嫩粘呵急捏露逊后蜡腮俞安丸环昏咙精迈猫乓坟瑚(2011市CDC讲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2011市CDC讲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鞋踪窜茹陇诊擎滦胆渔料忆蚊坷醛突莲扣限颠跺目奋兼趣垃萄戮汗益够疵(2011市CDC讲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2011市CDC讲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监测;流行因素与风险;流行因素与风险;风险评估;防治建议;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卫办应急发〔2010〕163号;目 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报告;诊断、治疗和报告;诊断、治疗和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 发 热 伴 血 小 板 减 少 综 合 征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查对象;个案调查;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宿主媒介调查;调查要求;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个人防护; 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