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与寄生虫精品教学(南京大学)金黄色葡萄球菌_ 铜绿假单胞菌 朱文洁课件
致病机理—外毒素A 外毒素A 肝坏死 肺出血 肾坏死 休克 抑制蛋白质合成 致病机制—胞外酶S 胞外酶S 破坏细胞骨架 侵袭扩散 肝功能损伤 黄疸 致病机理—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帮助细菌抵抗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 固体表面 致病机制—QS系统 QS系统 调控各种毒力因子 本身是毒性因子 7.所致疾病 皮肤感染、烧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心内膜炎、脓胸、败血症及婴儿严重的流行性腹泻 糖尿病足部伤口中分离率最高的病原菌。 是青少年和成年期囊性纤维化患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医院感染:10% 特殊病房:30% 7.免疫性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尤其是分泌性IgA的黏膜表面免疫也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9.防治 主要通过污染医疗器具及带菌医护人员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应对医院感染予以重视。 铜绿假单胞菌疫苗—OEP疫苗不受菌型限制,保护范围广,毒性低 抗菌药物: 联合用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或头胞他定+喹喏 酮类可以使耐药率降至7%—10% 卤化呋喃类产物(furanones)具有抑制革兰阴性杆菌QS系统的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抗菌药物 * 接上一张ppt中的抵抗多种抗菌药物 * * 其分泌的外毒素A(ExoA)是最重要的致病、致死性物质,胞外酶S、碱性蛋白酶、磷酸酶、细胞毒素等外毒素亦常是造成组织破坏、细菌散布的重要原因。 外毒素A进入敏感细胞后被活化而发挥毒性作用,使哺乳动物的蛋白合成受阻并引起组织坏死,造成局部或全身疾病。 * 动物模型表明给动物注射外毒素A后可出现肝细胞坏死、肺出血、肾坏死及休克等,如注射外毒素A抗体则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保护作用。 * 胞外酶S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外毒素A的ADP核糖转移酶,它可以破坏细胞骨架,从而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的侵袭扩散,感染产此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可有肝功能损伤而出现黄疸。 * QS系统不仅在调控各种毒力因子表达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信号分子本身也是一种毒力因子,并影响宿主免疫功能 * 铜绿假单胞菌能附着于固体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形成不仅可以帮助细菌机体集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而且能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 * 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在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皮肤感染、烧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亦可导致心内膜炎、脓胸、败血症及婴儿严重的流行性腹泻。在医院感染中由该菌引起者占10%左右。在某些特殊病房中,如烧伤和肿瘤病房、各种导管和内镜的治疗与检查室内,感染率高达30%.烧伤创面最常见革兰阳性的是经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危害最大,由于生物膜形成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治疗十分棘手。,此外铜绿假单胞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是糖尿病足部伤口中分离率最高的病原菌。是青少年和成年期囊性纤维化患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感染能明显加快气道和肺的破坏过程,与疾病的不良预后有重要关系。 * (和之前是同一篇文章)重症病房分布率最高 * 在医院感染中由该菌引起者占10%,在某些特殊病房中,如烧伤和肿瘤病房、各种导管和内镜的治疗与检查室内,该菌感染率高达30% *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1.生物学性状 球形或椭圆形,无鞭毛,无芽孢 体外培养一般无荚膜,体内常见 革兰染色阳性,血浆凝固酶阳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耐盐性强 对外界抵抗力强 对青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2.致病 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 局 部:疖、痈、甲沟炎、麦粒肿、蜂窝织炎、伤口化 脓等 内脏器官: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内 膜炎等 全 身: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毒素性疾病:由外毒素引起的有三类。 1)食物中毒:人摄入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后1-6小时,即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发病1-2天自行恢复。 肠毒素 可溶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26-30kD 热稳定,100℃30分钟不被破坏 可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30-50%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超抗原,非特异性激活T细胞释放过量细胞因子 致病机制 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多见于新生儿。患者皮肤呈弥漫性红斑,起皱,继而形成水疱导致表皮脱落。若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可致死亡。 剥脱毒素 由蛋白质组成,分A和B两个血清型 丝氨酸蛋白酶样作用 作用靶标为桥粒芯糖蛋白1(Dsg1) 桥粒为多种上皮组织的细胞间黏附分子,对维持皮肤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