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性学习教学案例-颇具争议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docVIP

历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性学习教学案例-颇具争议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性学习教学案例-颇具争议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

历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性学习教学案例 ————颇具争议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 南漳肖堰中学 宋玲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40余年,他主管晚清国事数十年,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功过集于一身。对他的各方面分析,一是要了解其人生成发展过程和所处的历史背景;其次,要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从而把历史人物放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环境中去分析。通过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全面、客观、辩证、历史地评价他。通过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挖掘研究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分析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并运用资料阐述观点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方法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做出较为完整的论证或阐述的能力。促使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前的准备主要在下面三个方面①首先选好课题,以“你最想研究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或“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为题,让学生讨论确定研究历史人物的对象。②依据争议的项目,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查找资料,用史实加以说明。③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自观点。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核心部分。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看,只有走进了新课堂,才是走进了新课程。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先介绍李鸿章的概况,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出生于安徽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他把自己一生概括为: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根据学生对李鸿章的初步评价,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组是对李鸿章积极评价为主;一组是对李鸿章的消极评价为主;另一小组是中性立场,或者说是李鸿章是近代史上的多面人,然后指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   学生搜集材料的途径主要有相关图书馆,杂志等媒介,但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最有效、最方便的媒介就是互联网,首先教会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推荐使用Google搜索,主要方法是关键字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键分开。这个方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远胜于传统媒介。   对于评价李鸿章,如果学生事先没做好准备,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评价,因为对他的认识还很少,何来评价,教师应该先介绍李鸿章其人其事的矛盾复杂的两面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了解李鸿章的兴趣。上课前学生先写下自己对李鸿章的看法,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防止某些学生偷懒。 二.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成果 要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发言甚至是辩论,答得好的,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回答不够好的,只能鼓励,不能批评。好在这个人物是属于晚清时代的人,在课堂讨论发言中,营造一个轻松、热烈、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情境。 小组发言选录: (一)否定的观点: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活动具有进步意义。如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实习等。但纵观其一生,他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发迹起家,以议和误国卖国贯穿一生,中间虽有自强求富为动机的洋务运动,但从他对民族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客观影响来看,一则成效甚微,二则同他一生罪孽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他过大于功。 以下该小组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学生甲:在政治方面,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大官僚,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人戈登指挥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为大清帝国镇压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独当一面,镇压了捻军,他是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的刽子手。组建淮军,主要用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屠杀大批太平军将士和捻军。掌权期间,搜刮民财,死后留下四千多万两白银的遗产,故民间流传着“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军事方面,在清政府与法国、日本的对外战争中,李鸿章坚持“和戎”政策,即坚守和约,不轻易言战,使中法战争“不败而败”。我们从教材上找些事例,如在中法战争前,他奉行“不可衅自我开”的妥协退让方针,法国军舰强行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时,他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中法战争爆发后,他代表清政府与法国驻华公使谈判,1885年5月11日,签订《中法天津简明条约》。在中法战争中,中国人民在黑旗军抗法大获全胜的鼓舞下,坚决要求抗击法国侵略者。他却声称“中国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并声称黑旗军只是偶尔得胜,但“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