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课件_1.pptVIP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课件_1

儿 科 学 (Pediatrics) 第十三章 心血管及系统疾病 第四节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教研室 先天性性心脏病 课时安排:2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熟悉:1、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2、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先天性性心脏病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难点: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临床病案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概 述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其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7~0.8%。由于严重和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患儿多在生后数周至数月死亡,因此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年长儿比婴儿期少见。 胎儿血液循环 胎盘至躯体上部氧合度较高,胎盘-脐静脉-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头臂血管 胎儿血液循环 另一部分脐静脉血—门静脉—肝循环-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头臂血管 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动脉导管-降主动脉-脐动脉—胎盘 胎儿血液循环出生后的改变 结扎脐带 (从此脐血管闭锁、脐静脉、静脉导管为肝圆韧带,脐动脉变为膀胱韧带) 脐循环的形成 (随着呼吸建立,肺脏膨胀,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肺血流量增加,肺循环开始形成。) 胎儿血液循环出生后的改变 动脉导管未闭 ( 生后约10-15小时,血氧张力增加而收缩完成功能性关闭,约95%生后1年内完成解剖上关闭形成大动脉韧带) 胎儿血液循环出生后的改变 卵圆孔的关闭(出生剪脐带后下腔静脉回右心房的血流大减,同时肺血流量大增,回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多,左心房压力增加,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闭合)。 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 VSD 室间隔 ASD房间隔缺损 PDA 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TOF 法洛四联症 TGA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PS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发病率及自然闭合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25%-50%。 膜部和肌部的缺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约占20%-50%),一般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一岁以内。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未见有自然闭合者。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右心房-右心室(血量增多)-右心室(扩大) 右心室(血量增多)-肺动脉(扩张)-肺循 环充血-左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射血减少) -体循环供血不足 左心室肥大(射血量减少)-右心室(血量增多)-右心室扩大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主要取决于缺损的大小 小型缺损 缺损直径0.5cm或1/3主动脉环直径。 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量小,可无功能上 紊乱。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中型缺损 直径介于0.5-1.5cm或1/3-1/2本人 主动脉环直径。 心室水平明显左向右分流,肺循环血流量增 多,肺动脉压力轻度、中度增高,肺总阻力往往正常。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大型缺损:缺损直径1.5或1/2本人主动脉瓣环直径 心室水平大量左向右分流,肺循环血流量常达替循环的3-5倍,肺动脉压力增高,但肺阻力无明显增高,肺小动脉痉挛产生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日久,肺小动脉中层和内膜增厚而发生器质性改变,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形成梗阻性肺动脉高压。 此时,左向右分流减少,产生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时,即称为艾森门格综合症。 临床表现 单纯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缺损口大小和肺循环阻力。 小型VSD:一般表现常无自觉症状,或活动后 稍感疲乏。生长发育正常,常在健康体检时 发现。心脏检查:望诊:心前区不隆起,搏动无异常;触诊:一般无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大小可正常;听诊:L3/4II-III/IV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P2正常或轻度亢进。 临床表现 中大型室间隔缺损,一般表现婴儿期可出现哭或吸吮后气急,年长儿可出现活动后气急,心悸、胸闷、生长发育差,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心脏检查:望诊:心前区饱满,心尖搏动弥散;触诊:L3-4收缩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临床表现 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心脏听诊:L3、4III-V/VI全收缩期杂音;P2亢进,并于肺动脉瓣区可闻及吹风样的舒张器杂音,也可于心尖闻一短而响亮的舒张期杂音。 临床表现 大型室间隔缺损伴有肺阻力增高。一般表现 患儿可出现活动后发绀或持续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