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五讲 传统社会正闰之辨的历史文化内涵.ppt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五讲 传统社会正闰之辨的历史文化内涵.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五讲 传统社会正闰之辨的历史文化内涵.ppt

他说:“凡为正统之论者,皆欲相承而不绝。至其断而不属,则猥以假人而续之,是以其论曲而不通也。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天下大乱,其上无君,僭窃并兴,正统无属。” 本着这种见解,他不同意此前关于正统与闰统的划分,而提出“绝统”。他说:“正统之序,上自尧舜,历夏、商、周、秦、汉而绝,晋得之而又绝,隋、唐得之而又绝。自尧舜以来三绝而复续。有绝有续,然后是非公,予夺当,而正统明。” 争倡之于先,南北朝时期南北国史的“北虏”与“南夷”对骂继之于后。影响中国传统史学至深至远的正统史观,终于正式确立了。 三、正统理论的演进 正统观念产生以后,史家便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这种观念为指导来撰写历史。陈寿的《三国志》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正统史观为指导而编成的史书。在《三国志》中,陈氏以魏为正统,而以吴、蜀为僭伪,故称魏国的曹氏父子为魏王、天子或帝 ,而对吴、蜀最高统治者则直呼其名。至于纪事系年,也以曹魏的年号为折中。但是,陈寿此时只有正伪之分,还没有关于正、伪之别的理论界定。对于什么是正统,什么是僭伪,他只有一种自发的历史观念,并未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 陈寿对魏、蜀、吴三国正、伪的裁定,受到了东晋习凿齿的猛烈抨击。 习凿齿感于当时桓温觊觎非望,大有类似曹氏逼汉室禅让的政治现实,乃著《汉晋春秋》以裁定之。在该书中,习凿氏一反陈寿《三国志》的正伪划分,“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 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引世祖讳炎兴而为禅受,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 对于二人的不同作法,清代四库馆臣一针见血地指出:“盖凿齿时晋已南渡,其事迹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浮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 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 可见,陈寿和习凿齿二人之所以观点不同,都是由于现实政治需要。 习氏在正蜀的同时,还阐发了伪魏的原因。尽管他所罗列的理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但是,在中国史学史上 上,这却是关于正统与僭伪的最早、最系统的理论界说。 习氏正统理论之分析: 其一,首次把道德名分和历史事功结合起来,借以考察正统的归属问题。换句话说,或者凭借道德,或者据有事功,都可以成为正统所在。 他说:“若以魏有代王之德,则其道不足;有靖乱之功,则孙、刘鼎立。道不足则不可谓制当年,当年不制于魏,则魏未曾为天下主;王道不足于曹,则曹未始为一日之王矣。”在他看来,“魏武超越,志在倾主,德不素积,义险薄冰”。 其二,在天下大乱,王纲解析的三国时代,如果一定要讨论正统的归属,就只能依据立足于宗法血缘基础上的“内继”理论予以定夺。根据这一理论,刘备所在的蜀国,乃刘汉帝统的苗裔,因此也就是正统所系。 习凿齿认为,“自汉末鼎沸五六十年,吴、魏犯顺而强,蜀人杖正而弱,三家不能相一,万姓旷而无主。夫有定天下之大功,为天下之所推,孰加见推于暗人,受尊于微弱?配天而为帝,方驾于三代,岂比俯首于曹氏,侧足于不正?即情而恒实,取之而无惭,何与诡事而托伪,开乱于将来者 乎”?习凿齿从宗法血缘的“内继”理论出发来讨论正统的归属,对后世的正统论者有很大的影响。 习凿齿认为 “成业者系于所为,不系所藉;立功者言其所济,不言所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政治事功的作用。 在正统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唐代的皇甫湜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在讨论历史上各个王朝的统归属问题时,继承了先前的道德名分观念和君权神授理论;并将政治事功和种族文化等因素注入到正统理论之中,从而开启了宋代学术文化界从“正”与“统”两方面—— 即将道德与事功统一起来以讨论正统问题的先河。 皇甫氏在其所著《东晋元魏正闰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王者受命于天,作主于人,必大一统,明所授,所以正天下之位,一天下之心。舜传之尧,禹传之舜,以德 禅者也;桀放于汤,受杀于武,以时合者也;秦灭二周,兼六国,以力成者也;汉革秦社稷,以义取者也。故自尧以降,或以德,或以时,或以力,或以义,承授如贯,终始可明,虽殊厥迹,皆得其正。” 在谈到南北朝时期的正统归属问题 时,他说: “惠帝无道,群胡乱华,晋之南迁,实曰元帝。与夫祖乙之圯耿,盘庚这迁亳,幽王之灭戏,平王之避戎,其事同,其义一矣。而拓跋氏,种实匈奴,来知幽代,袭有先王之桑梓,目为中国之位号。谓之灭也,晋实未改;谓之禅也,已无所传。而往之著 书者,有帝元,今之为录者,皆闰晋,可谓失之远矣。或曰元之所据,中国也。对曰:所以为中国者,以礼仪也;所以为夷狄者,无礼仪也,岂系于地哉?……晋之南渡,人物攸归,礼乐咸在,风流善政,史实存焉。魏氏恣其强暴,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