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第一册(通论地理)讲义
高中第一冊(通論地理)講義
第十三、十四章 人口篇
單元名稱 主題 主要概念 主要技能 人口 1.人口成長和人口密度
2.人口組成和人口移動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減、社會增減、人口密度、人口組成、人口金字塔、人口移動、推拉理論 人口組成分析
壹、人口數量與人口密度:
一.人口數量:
1.人口數量的涵義:一地的人口總數
2.人口數量的統計:
(1)戶口登記 (2)人口普查 (3)人口估計
二.人口密度:
1.人口密度的涵義:一地人口數與單位空間(土地)的比值
PS:空間單位與人口密度的估計:
1.空間單位愈小,愈能顯出其地理特色與人口分布的關聯性。
2.空間單位為「行政區」,則人口估計較為精確。例如:台北市
3.空間單位為「地理區」,則因範圍界定不一,準確度較低,但卻較能顯示人(人類活動)地(地理環境)關係。例如:台北盆地 2.影響人口密度高低的因素:
(1)自然環境:氣候上的太冷、太熱、太乾、太溼﹔地形上的高山、高原等地勢崎嶇、平地狹窄之處或低窪的沼澤地﹔水文上的易有水患之處,或嚴重缺水區﹔土壤堅硬或貧瘠的地區﹔這些地區都不適人居,人口稀少。其中以氣候條件影響最大。 例如:中美洲、南美洲北部人口多集中高原或高山間盆地(高地)(∵熱帶高地氣候涼爽)
(2)耕作方式:以單位面積產量為指標,通常可區分為集約耕作(地狹人稠)、粗放耕作(地廣人稀)。
例如:季風亞洲傳統稻作區(以人力為主)人口稠密;熱帶雨林游耕區人口密度極低。
(3)經濟發展:
a.因生產技術進步(工業化)使土地利用的技術及效能提高(即「環境負載力」提高),可養活更多人。
b.因都市化(工業化之故),使人口大量集中集居
例如:經濟發展程度很高的西歐、日本、美國東北部等地,人口密度均很高。
(4)歷史背景:開發早晚、法令政策、戰爭…等
例如:黃淮平原、尼羅河三角洲、印度河恆河流域等古文明地區,因開發早使人口稠密。
例如:紐澳地區曾因實施白澳政策致人口少;中國東北在清末以前,因封禁政策,人口稀少。
貳、人口成長:
一.人口自然增減:
1.出生率=該年出生人口數/年中人口數×1000‰
2.死亡率=該年死亡人口數/年中人口數×1000‰
3.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
PS:影響出生率高低的因素:
1.生活水準
2.民族差異
3.城鄉差異
4.政府政策 影響死亡率的因素:
1.生活水準
2.年齡組成
3職業組成
4.治亂禍福 PS:出生率、死亡率高低共同影響主因為生活水準的高低,故可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的指標
二.人口社會增減:
1.移入率=該年移入人口數/年中人口數×1000‰
2.移出率=該年移出人口數/年中人口數×1000‰
3.社會增加率=移入率-移出率
三.人口成長:
1.人口成長的涵義:一地某段時間內人口總數的變化
2.人口成長要素:
∵未來人口數=現在人口數+自然增減數+社會增減數
=現在人口數+(出生數-死亡數)+(移入數-移出數)
∴人口成長要素有四:出生、死亡、移入、移出
3.人口成長的類型:
A:出生 B:死亡 C:移入 D:移出
(1)若C≒D≒0 (即主要由出生、死亡決定)
則稱為封閉性人口成長
(2)若C>D或C<D
則為開放性人口成長 參、人口組成:
一.人口性別比例:
1、性別比例:「性別比」是指以女性人口數為100時,男性人口數的比例關係
EX:若某地0~5歲的人口中,男性約占總人口的4﹪,女性約占總人口的4.5﹪。則請問0~5歲的人口性別比例為多少?
2、影響人口性別比例的因素:
(1)男女出生率之別:男大於女約4﹪~ 5﹪
(2)男女死亡率之別:
a.落後國家:女性死亡率高(∵早婚、早育、重男輕女…)
b.進步國家:男性死亡率高(∵戰爭、職業風險、吸煙、酗酒…)
(3)男女移民數之別:
a.移出地區:男性減少 b.移入地區:男性增加
二.人口年齡結構:
1.年齡結構:0~14歲(幼年人口);15~64歲(青壯年人口);65歲~(老年人口)
2.年齡結構具社會、經濟上的意義:
(1)顯示具工作能力者的比例--可估計勞工供應率--青壯年人口比例
(2)顯示需扶養者的比例--可估計扶養比--國家經濟發展潛力
PS:扶養比=(幼年人口+老年人口)÷青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