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食物传播病原微生物检验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食物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 动物源性食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动物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会传染给人类,从而引发感染,称食物感染。又称为肉源性食品感染,其中,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在食物感染中占重要比重。 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感染疾病,即由共同病原引起、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的人和脊椎动物的疾病。如:鼠疫、炭疽、霍乱等,主要传染源是鼠类、禽畜及其肉、蛋、乳产品等。 内容提要 炭疽杆菌及其检验 布氏杆菌及其检验禽流感病毒及其检验朊病毒及其检验 第一节 炭疽杆菌及其检验 炭疽(Anthrax)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两端平直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在体内细菌呈单个、成双或短链排列。有荚膜,不产生芽孢。 在体外细菌呈竹节状长链排列。无荚膜,产生芽孢。无鞭毛。 (二)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平板上生长良好,长成灰白色、表面粗糙的菌落,低倍镜下可见菌落边缘呈卷发状。 在血琼脂平板上的形态为:灰白色、半透明、中等大小,常不规则,玻璃样,周围无溶血环。 (三)抵抗力 炭疽杆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但芽孢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20~30年。 直接日光暴晒100h,煮沸40min,干热150℃ 60 min灭活,鬃毛上芽孢12l℃高压需15 min。 现场消毒常用20%漂白粉,2%~4%甲醛,0.5%过氧乙酸。 血清学特征 荚膜抗原:多肽,抑制调理作用,与其侵袭力有关,抗吞噬。 菌体抗原:无毒性,有种特异性。 保护性抗原:免疫原性。 芽孢抗原:免疫原性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五)致病性 传染源:患病的牛、羊、骆驼等食草动物。 传染途径: 1、经皮肤粘膜: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若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2、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孢的尘埃、飞沫等。 3、经消化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进食染菌肉类。 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作用,利于细菌繁殖; 炭疽毒素: 很强的外毒素,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感染性休克,死亡; 由Ⅰ因子:水肿因子(EF)、Ⅱ因子:保护性抗原(PA)、Ⅲ因子:致死因子(LF)组成的复合多聚体。 特点:单独注入均无毒性,保护性抗原+水肿因子或致死因子分别引起水肿、坏死或死亡。 生物导弹技术: 炭疽毒素+单克隆抗肿瘤抗体→肿瘤 致病机制 *炭疽杆菌芽孢 体内繁殖,产生外毒素 局部组织出血、坏死、水肿 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细菌扩散 邻近淋巴结炎、败血症 各组织器官炎症:血源性肺炎、脑膜炎等。 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 炭疽毒素 释放组织凝血活酶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 所致疾病 (占90%): 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该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2%-3%) 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咳粘液血痰。肺部本症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常见胸腔积液。 ?? (3%-6%) : 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可继发于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剧烈头痛,呕吐,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 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皮肤出现出血点或大片淤斑,腔道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迅速出现呼吸与循环衰竭。在循环血液中可检出大量炭疽芽孢杆菌。 三、炭疽杆菌的检验 1、采样 采集皮肤溃疡的渗出物、排泄物、血、胸腹水及脑脊液等标本。 采取标本时必须遵循的两条原则: 1)尽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前采取标本。 2)除必要时并在具备操作病毒细菌条件的实验室内,不得用解剖的方式获取标本。所需血液与组织标本,均应以穿刺方式取得。 、显微镜检查 1)复合负染法 将标本或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立即加等量的炭素墨水,混匀推片。待干燥后滴加95%乙醇数滴,干燥后再以1%结晶紫液染1min,用水冲洗,干后用油镜检查。如果发现在细菌与炭素颗粒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的间隔带,即说明细菌的周围存在荚膜。 适用于液体标本(如血液、脑脊液)、悬液标本(如粪便或混有血液的土壤)。 2)荚膜染色法 将标本涂片或印片干燥,妥善包装后带入实验室,按常规方法固定:以美蓝染液染色3-5min,水洗、干后镜检。菌呈蓝色、荚膜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