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戴望舒寻梦者郑敏-南京职业教育
单元导语——揭示教学目标 我们又一次与诗歌相遇。本单元所选几首诗歌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感情蕴藉、寓意深刻,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走进它们,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精湛的艺术魅力,也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触发对职业和人生的思考,用沉思和激情点亮我们的理想之光。 * 艾略特:“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 巴尔蒙特《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戴望舒 《寻梦者》郑敏 《金黄的稻束》王家新 《采石工》 人文性目标:认识所选作品表现的理想目标、人生道路、生命价值等主题,联系自身实际,明确人生目标,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自身职业理想目标设计的自觉性。 工具性目标:整体感知。在以前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的理解,感悟诗歌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1课时 《寻梦者》:2课时 《金黄的稻束》:1课时 《采石工》:1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现代诗歌,学生普遍缺乏认知。学生对一些新诗中的名句很感兴趣。不要低估学生对新诗的理解力,要教会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朗读、核心价值 第一层次,会读,字正腔圆地读,读出声音来。读好节奏和重音 第二层次,理解性的读。将朗读与品析相互交织,形成诗意的课堂活动。 第三层次,在理解基础上依照诗歌的韵味、有情感地进行审美性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情感,体会诗人淋漓的豪情和跌宕跳跃的音律。 2.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领悟“太阳”的象征意义。 3.揣摩对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的理解,感悟诗歌精炼的语言。 一、整体感受 朗读活动一:读出字词句的力度。 请学生用词语表达自己读了这首词之后的感受 二、字句欣赏 朗读训练之二:读出词句的高度。 1.再读课文,注意适当读出词句的重音和高度。如“我是世界的真主”。 2.诗歌中提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是什么?体会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独特的魅力。 3.通过这些意象,我们能否找到诗歌的情感脉络? 4.对一些语句的含义进行分析。 5.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读出结构之美 朗读训练之三:读出音律的跌宕和复沓手法的韵味。 1.朗读一、二、四节,请学生说说诗中反复吟咏“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有什么作用。 2.第三、四节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四、课文演读 朗读训练之四:在自我的理解中读出全诗的情感美。 请学生联系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谈谈读诗之后的情感体验。 现代诗歌的核心价值是:以意象为抓手,寻找诗中或隐或显的情感脉络,继而让诗的主旨自然浮现。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诗歌鉴赏三阶段: 整体判读 经验对接 归纳共性 整体判读,就是运用语言的直觉感受能力和逻辑识别能力,辨别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经验对接,就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在其他阅读中积累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 归纳共性,就是掌握规律。 《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回响着俄罗斯灵魂热爱生活、渴望光明的呐喊。 《寻梦者》唱出了诗人寻求理想、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金黄的稻束》讴歌了劳动者的伟大。 《采石工》赞美了坚忍不拔的生命价值。 《寻梦者》 教学目标: 1.理清线索,把握全诗抒情脉络。 2.了解和掌握诗人构建的以梦为主体的意象群丰富的内涵。 3.体味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1.紧扣标题中的“寻梦”找一找这些意象,并且分一分,说说它们的含义与作用,品味语言的精妙。 2.请学生从诗的某一点展开,用简短的语言阐释诗歌的美。 3.请学生欣赏戴望舒的几首诗作,用色彩描写戴望舒的诗风。 4.请学生抓住几个能突出情感脉络的诗句,归纳全诗的情感脉络。 5.这首诗中“梦”的内涵是什么? 将《乐园鸟》、《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穿插在课堂中进行比较阅读。 结合鲁迅寻梦者的形象,对戴望舒的“寻梦者”形象简单比较,加强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 6.说说每个诗节的结构有何特点? 《金黄的稻束》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提高欣赏、理解和审美能力。 2.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抓住关键诗句,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