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四.催化氢化 △H = (264.4+436) - (415.3 × 2) = -128KJ.mol-1 1、反应几乎是定量进行。 2、虽然是放热反应,若不加催化剂既使加热 到200℃反应也不会发生。 常用催化剂: Pt Pd Ni 立 体 化 学:顺式进行 * * 催化氢化机理: 催化剂 氢分子的键能很高,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键变得松弛易于断裂,因而反应活化能降低。 * 自从P.sabatier在1897年发现烯烃在镍 的存在下可加氢转化成烷烃以来,催化氢化 已得到很大发展,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工业上 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有机合成中最重 要的还原方法。 用途: 1、可用于测定化合物分子的不饱和度。 2、将液态植物油催化加氢后变为固态 和半固态可做奶油的代用品。 3、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成烷烃,提高 汽油的品质。 * 结论: 1、反式比顺式稳定。 2、双键碳原子上烷基的数目越多, 烯烃越稳定。 氢化热与烯烃的稳定性: 定义:1mol不饱和化合物催化氢化时放出 的热量. * 五.烯烃的氧化 1.臭氧化反应(Ozonization) 反应生成的臭氧化物在水解时,除生成醛或酮外还生成H2O2.若不加入锌粉分解生成的过氧化氢生成的醛则 会被氧化成羧酸. * 用途:1、主要用于测定烯烃的结构。 2、由烯烃制备醛、酮。 模式: 反应的特点是:将C=C转化成C=O 1、末端烯碳转化成甲醛。 2、一取代烯碳转化成其它醛。 3、二取代烯碳转化成酮。 * 将臭氧化还原性水解后所得产物的C=O 恢复成C=C就得到原来烯烃的结构. 例: * 蚂蚁信息素牻牛儿苗醇(香叶醇)用1.O3,2.H2O/Zn处理后得到下列化合物,请写出它的结构式(92年国际奥赛题): * 2、用KMnO4/H+氧化 用途:1、鉴别烯烃(使KMnO4溶液退色); 2、推测定烯烃的结构。 用热的、浓的、中性或碱性KMnO4溶液 进行氧化也同样得到上述结果。 模式: * 例: 某烃A,分子式为C7H10,经催化氢化生成化合物B(C7H14)。A与KMnO4剧烈反应生成化合物C,结构式如下: 试画出A的可能结构的简式。 * 3、KMnO4/-OH—顺羟化反应 立体化学:顺式加成,得到顺式邻二醇。 * 4、过氧酸氧化 + CH3CO3H 烯烃用过氧酸氧化得到环氧化物,将得到的环氧化物进行水解可得到反式邻二醇. 反应历程: (±) * 环氧乙烷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涤纶、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工业生产法: * 六.烯烃的聚合反应 在加热、光照或催化条件下,小分子化合物相互连接形成大分子的过程就叫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现代高分子化工的基础。 A = H(聚乙烯 ) CH3(丙纶) CI(聚氯乙烯) CN(腈纶) C6H5(聚苯乙烯) * 乙烯的两种聚合方式: 1、高压下聚合得低密度聚乙烯 2、在齐格勒-那塔催化剂作用下低压聚合 得高密度聚乙烯( K. Ziegler G. Natta) 用途:高压聚乙烯:食品袋薄膜,奶瓶等软制品 低压聚乙烯:管材、板材、工程塑料部件等 * 第五节 烯烃的制备 1.卤代烷脱卤化氢 81% 19% 71% 29% * 2、醇脱水 醇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失去一分子水得到相应的烯烃。常用的酸是硫酸和磷酸。 80% 20% 醇在酸性条件下失水易发生双键位移和重排,工业上用Al2O3做催化剂则可避免重排的发生. * 1 、 邻二卤代烷是以E1cb的机制进行消除 反应的。 2、 反应按反式共平面的方式进行。 3 、 反应条件:Zn, Mg, I-催化。 3、邻二卤代烷脱卤素 * 实验三: 烯烃的构型不同,与Br2加成后得 到的产物的立体化学构型也不同。 *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I.Roberts和G.E.Kimball提出溴与烯烃加成反应的历程: 通过环状溴鎓离子所进行的反式加成。 鎓离子:指高价正离子 * 在溴鎓离子中,原子都达到了八偶体的 稳定结构是比碳正离子要稳定的结构体系. 为什么反应是通过溴鎓离子进行,而不是通过碳正离子进行呢? * 2、与HX加成 加成反应的活性次序: H—I H—Br H—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商务英语写作实训)chapter 7-sales letters.ppt
- 2023年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归纳.doc VIP
-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pdf VIP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ppt VIP
-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pptx VIP
- Daylight钢琴谱五线谱 完整版原版.pdf VIP
- 浙江省电力公司状态检修工作情.ppt VIP
-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知识梳理).pdf VIP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