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毒T概要课件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中医外科教学系列课件 第十四节 丹毒 定义:丹毒是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西医病名: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丹毒典型图片 中医病因病机 ●内因:素体血分有热。 ●外因:由于皮肤有破损,毒邪乘隙侵入 而成,外受火毒。 ★病机:热毒搏结,郁阻肌肤而发 西医病因病理 ●病因: 皮肤、粘膜损伤,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病理: 细菌→皮肤、粘膜细小伤口→网状淋巴管, 毒素→血液→严重全身反应→毒血症、败血症、败 毒血症。 几种特殊的丹毒 诊断依据: 中医辨病辨证要点 辨病要点——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实验室检查 辩证要点——本病属阳证疮疡,多为实症、热症,多按部位辩证,新生儿辨为胎火蕴毒。 药物性皮炎 治疗 预防与调护 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床边隔离。流火患者应抬高患肢30~40° 若有皮肤粘膜破损,应及时治疗,以免染毒。 下肢复发性丹毒患者,必须彻底治疗脚湿气,以减少复发。 慎起居、避风寒、饮食清淡、忌辛辣发物。 临床病案讨论一 王**,男,47岁 主诉:左小腿红肿热痛,反复发作10年。 现病史:患者近十年来每于感冒、劳累或步行过多后, 左小腿即骤然焮红肿痛,同时恶寒身热,体温高达40C左 右。每次用抗菌素治疗后,病情始见平伏,初发时每半年 发作一次,随后渐趋频繁,甚则每月发作二次。这次来诊 已发病六天,右小腿焮红肿胀,灼热疼痛,体温39C, 左 侧鼠蹊部淋巴结肿痛。脉滑数,舌红,苔黄。 提问: 1、临床特点是什么? 2、与已知的哪种病相鉴别? 3、可以做哪些相关检查? 3、治疗方案是什么? 王**,女,25岁。 主诉:颜面部红肿、灼痛半天。 现病史:半天来骤然鼻、脸部红肿灼痛,尤以左半侧脸部为著,伴有头痛,全身不适,低热,喉痛,四肢关节酸楚,大便秘结,胃纳欠佳。 检查:左侧颜面、鼻部皮肤红肿热痛,境界清晰,如掌心大小,局部触之疼痛。体温37.5C,舌红,苔薄白,脉滑带数。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600/立方毫米,中性86%,淋巴14% 提问: 1、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2、临床与哪些病相鉴别? 3、诊疗计划? The end!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See you next time! * * 丹毒发生于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称和临床表现: ★生于头面的,称 抱头火丹 ★生于躯干者,称 内发丹毒 ★生于下肢者,称 流火 ★新生儿丹毒,称 赤游丹 丹毒的中医分类: 发于头面者挟有——风热 发于胸腹者挟有——肝火 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 发于新生儿则多由——胎热火毒 部位辨因 临 床 特 点 病势:起病急,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体征:局部水肿性红斑,颜色鲜红,边界清楚,压之退色,表面紧张光亮,肤温较高、触痛(+) 自觉症状:灼热、疼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丹 毒 初 起 丹 毒 表 面 有 糜 烂 丹毒向愈合的表现 发于头面部,恶寒发热,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抱头火丹 发于胸腹腰胯部,皮损红肿蔓延,灼热疼痛,部分见水疱,伴口苦,目赤,烦热不适。舌红,苔黄,脉弦数。 内 发 丹 毒 流 火 发于下肢,除发热等症状外,局部以红赤肿胀,灼热疼痛,亦可发生水疱、皮肤坏死。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重症丹毒 红肿处伴发瘀点、紫癜、或有大小不等的水疱。 发病部位:多数发生于下肢、头面部。 病史: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 体征:局部皮肤大片肿胀鲜红,稍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光亮稍硬,压之皮色减退。病情严重的可有瘀点、水疱。自觉局部灼热疼痛。附近淋巴结的肿大。 全身症状:初起先有突然恶寒发热,头痛,便秘,溲赤等。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一般预后良好,约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 重症者:可并发肾炎、败血症 反复发作者:可导致局部象皮腿。 变 证: ★ 接触性皮炎 ★ 类丹毒 ★ 药物性皮炎 ★ 发 鉴别诊断: 接 触 性 皮 炎 接触过敏物质史 皮损表现为肿胀、水疱、丘疹 焮热,瘙痒,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接触性皮炎 类 丹 毒 多发生于手部,与职业有关,类丹毒杆菌引起,损害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胀,红或紫红色,边际稍隆起,中间稍下陷,向周边发展,可伴低热。偶有水疱、坏死,局部灼痛或痒感,伴淋巴结肿大。全身型少见,败血症更少见,可致死亡。与接触鱼、肉并有小外伤感染有关,潜伏期1~5天。治疗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其他抗生素。 证 型 部 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