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及其阻断课件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及其阻断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陈 良 慕永平 高流行区≥8%: 占全球人口 45%, 终身感染机会 60% 幼儿感染常见 中流行区 (2%-7%): 占全球人口43% 终身感染机会 20%-60% 感染见于各年龄层 低流行区 (2%):占全球人口12% 终身感染机会 20%-60% 感染多见于成人 乙肝的流行特征 2004年乙肝发病情况 法定报告传染病 3,180,789例(235.88/10万) 病毒性肝炎 1,153,031例(85.51/10万) 占传染病36% 乙肝 916,584例(67.97/10万) 占病毒性肝炎79% HBV感染的转归 隐性 HBV 急性肝炎 病毒携带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产生抵抗力 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 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 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群中约35-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播。 HBV感染常呈家庭聚集现象 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阳性,另一方的HBV感染率为52.6%,其中14%成为HBsAg携带者 HBV-DNA阳性的家庭,子女HBV感染率为29.3%2 HBV在家庭内的主要传播方式 HBV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和家庭内水平传播所致1 2 HBV母婴传播的方式 产前传播 产时传播 产后传播 HBV宫内传播 产时和产后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以往认为宫内感染比较少 现发现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9.1%~36.7% 唐加敏等.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1):19-20. HBV宫内感染的机制 目前认为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可能与胎盘传播有关 HBV可以感染胎盘组织,通过细胞转移的方式实现母婴传播 HBV可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而少量母血PBMC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感染 阎永平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19:125-128. 闫永平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6):548-550. Badur S et al.J Infect Dis, 1994, 169(3):704-706. 王健等.实用医学杂志,2001,17(9):826-827. 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母亲孕期外周血的HBsAg滴度、HBeAg阳性率和HBV-DNA的水平 导致胎盘裂隙形成、胎盘屏障破坏的因素 造成胎儿不同程度缺氧的因素:如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对称、第一产程延长、子宫收缩频繁等 与HBV的宫内传播有关基因:TNF-α -238 A 等位基因和IFN-γ +874 A 等位基因 与HBV的宫内传播的预防效应有关基因: IL-10 -1082 G等位基因 于广军等.国外医学·流行病传染病分册,1996,23;161-164. 朱科伦等.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31:3-4. Zhu QR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05, 118(19): 1604-9 产时传播与产后传播 胎儿在产程中皮肤或粘膜损伤,被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加 检测59例HBsAg阳性孕妇羊水、阴道分泌物及新生儿血中发现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7.5%(28/59)、52.5%(31/59)、48.8%(27/59),提示通过产道分娩,新生儿HBV感染率较高 产后传播主要是接触母亲的唾液及母乳喂养 岳亚飞等.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24-226. 基因垂直传染 受精卵形成之前卵细胞、精细胞已携带有HBV-DNA,并将此DNA传染给胎儿 Hadchouel等检测了17例HBV感染者的精液,从3份急性肝炎患者精液中查到了HBV-DNA,其中2份为整合状态,首先提出了HBV可经精子造成感染的可能性。取母亲HBsAg(―)父亲HBsAg(+)6例患者的标本,检测父儿所携带HBV S区451-660位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父儿间同源性为98%-100%,表明父儿间病毒在分子水平特征相同,从基因水平上阐明了父儿传播的可能性 另一研究发现HBV-DNA分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丹毒的健康宣教课件.ppt
- 丹毒的健康宣教PPT演示课件.ppt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件.ppt
- 丹毒课件_1.ppt
- 为什么烧伤病人最容易伤口化脓和感染课件.ppt
- 丹毒(急性网状淋巴管炎)课件_1.ppt
- 主动脉瓣狭窄(AS)课件.ppt
- 主动脉瓣狭窄手术的麻醉课件_1.ppt
- 主题认识妥瑞氏症课件.ppt
- 主动脉瓣病 主动脉瓣狭窄课件_1.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