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2017课件.ppt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2017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2017课件

重症手足口病 (1)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差、嗜睡、惊跳、呕吐、谵妄甚至昏迷;抖动,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麻痹,惊厥。 (2)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 (3)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入院时胸片 入院12时胸片 (五)登革热 登革病毒 单股正链RNA病毒 潜伏期 5—8天 出疹时间 3—6天 斑丘疹,麻疹性皮疹,猩红热性皮疹,皮下出血点 手足心,躯干,腹部,→颈部,四肢,3--4天消退 登革热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主要流行区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由伊蚊传播 主要症状: 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出血, 淋巴结肿大,黄疸 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 发病机理 伊蚊叮咬进入人体,登革病毒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毒血症 病毒进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毒血症 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病毒可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轻型登革热 症状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 发热及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诊 没有出血倾向 浅表淋巴结常肿大 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 易被忽视,1~4天痊愈 典型登革热 (1)发热 起病急,39℃以上,持续2~7日,热型不规则,呈双峰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 典型登革热 (3)出血 于发病后5~8日出现,皮肤黏膜、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出血 (4)其他 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眼痛,感觉过敏,消化道症状,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淋巴结肿大触痛,肝肿大,黄疸。病后患者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需数周 重型登革热 早期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 第3~5日病情突然加重,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脑膜炎表现。或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登革热 血常规:WBC明显下降,淋巴为主,有异淋,血小板减少 血清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 登革病毒抗原 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 检测登革病毒RNA,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定,但技术要求较高。 (六)猩红热 A组溶血性链球菌 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 2-5天 出疹时间 1-2天 全身充血的基础上有针尖大小猩红色密集皮疹,“鸡皮疹” 口周苍白圈-耳后颈部上胸1天内遍布全身,颜面部仅见充血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 猩红热 帕氏线-皮肤皱褶处(腋窝、肘窝、腹股沟)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 杨莓舌-舌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 糠状脱皮-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不留色素沉着。 猩红热 其他症状:高热、咽痛、纳差等 实验室检查:血象高、中性为主,PCT、CRP高,咽试子或其他分泌物培养见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并发症:链感综合征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约为1~2天 败血症期的特征性表现:皮疹 皮肤黏膜淤点淤斑,直径1mm~2cm 皮疹颜色:鲜红→紫红→ 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 辅助检查 血象、CRP、PCT高 CSF符合化脓性脑膜炎 涂片找菌阳性 皮疹组织液、脑脊液 培养阳性 血液 脑脊液 免疫学试验 脑脊液中抗原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抗体检测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方法 (八)梅毒 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 儿童系垂直传播所致 皮疹种类多,有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丘疹。斑疹(玫瑰疹)为大小圆形或椭圆形铜红色斑,多发于躯干,渐延及四肢,数日内散布全身。约经数日或2~3周,不经治疗即可消退。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并发症 骨软骨炎、骨膜炎 肝、脾肿大 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中枢神经损害 实验室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梅毒血清学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 (可定量,判断疗效、病情活动程度)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 (特异性强,用于确证)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皮疹分类 按皮疹形态学分 按皮疹的性质 形态学分类 1.丘疹: 高出皮面的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