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城市生态转型的调研课题(2013年7月23日李丹 第一稿).doc

关于推进城市生态转型的调研课题(2013年7月23日李丹 第一稿).doc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推进城市生态转型的调研课题(2013年7月23日李丹 第一稿).doc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关于推进城市生态转型的调研课题 (第一稿) 一、成都市生态绿化的基本状况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的要求,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成都市森林生态基底概述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的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东部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金堂县云合镇的金简桥,海拔高度为387米。全市丘陵、平原、山区面积分别占全市幅员面积的40.1%、27.6%、32.3%。 由于成都市东、西部两个部分地表海拔高度差异显著,直接造成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相对集中,是全国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野生动植物品种最多、距大熊猫、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地最近、全世界海拔高差最大的人口聚集的特大中心城市,具有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根据2008年《成都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报告》及森林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市现有林地面积648.4万亩,活立木蓄积26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7.64%,森林年固碳量152.82万吨。在林地总面积中,按权属划分为:集体林地464.4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71.6%,国有林184万亩(包含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1万亩);按经营类型划分为:公益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258.1万亩,商品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379.3万亩。 成都市植被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在植物区划上属盆周西部中山植被区,植被类型随海拔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带。由于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低中山、丘陵区,森林资源东西部数量、质量差异明显。东南部林分质量差,西北部林分质量好。 全市648.4万亩森林中,公益林与商品林比例大约为4:6。商品林资源为我市林产加工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市公益林大多分布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特别是重点公益林的比例达到87%,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更是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生态本底 。 成都市森林生态基底具有以下特点: ——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环境多样,物种丰富”的自然之都。成都境内最高峰海拔5364米,最低点387米,相对高差达4977米,是全国海拔高差最大的省会城市。 ——独特的地形和水利条件,龙门山和龙泉山拱卫成都田园,岷江水系滋润成都平原,市域有林业用地面积648.5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35%,涵养了13条河流丰富的水源,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流,是整个川西平原风调雨顺的重要保障。 ——独特的生态环境——复杂的地理、地貌、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都市有高等植物266科1226属3390种,占全国种数的十分之一,占全省种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成都市域内脊椎动物约578种,其中兽类114种,鸟类384种,两栖24种,爬行29种,鱼类2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8种。 ——众多的古树资源——“花重锦城,古树繁多”的生态文明之城。我市23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保存了具有城市记忆的誉之为“汉柏”、“汉杏”、“唐杉”、“唐楠”在内的古树名木43种7020株,众多的古树名木传承了成都历史的生态文明。 ——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景观壮丽”的旅游之都。我市拥有3000米以上的山峰126座,拥用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大量高山冰斗湖,是一道美丽的高山原始风光。此外,碧绿连天的12万多亩的高山草甸,17.5万亩的高山杜鹃,30余万亩的红叶分布于市域范围内,奠定了成都旅游之都的生态底色。 ——园林与古迹名胜融为一体,形成了文园同韵、祠园共融的特点。成都园林源远流长,自古文人荟萃,文风兴盛,风景园林地往往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风雅地。唐宋以来,许多著名诗人、文豪入蜀,因他们的踪迹,留下了杜甫草堂(唐·杜甫)、新繁东湖(唐·李德裕)、望江楼(唐·薛涛)、崇庆罨画池(宋·陆游)、新都升庵桂湖(明·杨升庵)等一大批名人纪念园林,这些古典园林以其特有的造园艺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文园同韵、祠园共融的风格特点闻名遐迩。成为成都园林的特色,也是中国园林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 (二)成都市城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