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刮痧疗法魏巍PPT课件
刮痧疗法;
简史
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记载。“痧”字从“沙”衍变 而来。 ;概念
刮痧法,又称“挑痧”,属《内经》砭石疗法、刺络疗 法的一种。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刮痧原理
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祛邪解表、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等效用。 ;
;活血祛瘀 ;
;禁 忌 症
体质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皮肤病变处不宜刮痧;患者过饥、过饱、过度紧张时禁止刮痧。
; 刮 痧 用 具
日常刮痧用具可用边缘钝圆光滑的瓷汤勺、纽扣、木梳背、小贝壳等。专业用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
;刮痧的工具;鱼形----适用于面部; 梳形; 刮 痧 介 质
介质通常用油或酒为多。酒本身就具有活血祛寒、散瘀消积、疏经通络之效。若运用某些对症的药物如红花油、扶他林等作为介质来进行刮痧治疗,则更能使疗效充分发挥。
;刮痧油;刮 痧 体 位
1、仰卧位??? 2、俯卧位
??? 3、侧卧位
4、仰靠坐位
??? 5、俯伏坐位
???? 6、侧伏坐位;;体位;刮痧的手法
“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
“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1) 直接刮法
(2) 间接刮法
;
;
;痧 象 的 临 床 意 义
刮痧治疗之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这便是痧象。
不同的痧象,痧疹出现的部位不同,痧疹本身的形态亦不相同,对临床诊治疾病,判断预后、疗程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一般来说,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病程较短,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痧色暗红,呈斑片状,多为里证,病程较长,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在刮痧治疗过程中,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转成散点,提示治疗有效,病情渐趋好转???
反之,则病趋严重。
; 晕刮的防治?
晕刮,即在治疗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
刮痧法虽然安全、无副作用,
但个别患者有时因其本身在某个时刻不具备接受治疗刮痧的条件,或治疗刮痧时操作者的刮拭手法不当、刮拭时间过长,则会出现晕刮现象。; 注意事项
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部位和体位,选用合适的手法和刺激强度。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应立即停刮并报告医生。;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发怒、烦躁、焦虑情绪。饮食宜清淡,忌生冷瓜果和油腻之品,刮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使用后的刮具,应清洁消毒处理后,擦干备用。
切忌用冷毛巾擦拭刮痧部位的皮肤。
;操作程序
告知
刮痧部位出现紫红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刮痧部位皮肤会有疼痛、烧灼的感觉。
;评 估
核对医嘱,了解病情及主要症状。
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个体差异,对疼痛的耐受力,心理状况;计 划
物品准备 : 治疗盘、刮痧板、刮痧介质、纱布、弯盘、毛巾、治疗卡,必要时备齐浴巾、屏风等物。
患者准备 : 介绍刮痧的目的和方法。
环境准备 : 环境整洁、舒适,温度20-24℃
;操作步骤
1、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确定相应的治疗部位,使患者放松,取舒适体位,协助患者松开衣着,充分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刮痧部位
(1)头部:眉心、太阳穴。
(2)颈部:喉头两侧、颈部左右侧面和颈后两侧
(3)背部:两肩部、肩中线、脊椎旁两侧和肩胛内缘向下向外处。
(4)胸部:胸中线和胸骨两旁。
(5)四肢:肘和下肢的屈侧面。
;面部刮痧;面部刮痧方向;项从穴位刮痧;背部刮痧方向;;4、选用边缘光滑而无缺损的刮具,以免划破皮肤。用棉签醮刮痧介质在待刮拭的皮肤上涂抹。
5、操作者右手持刮痧工具,与患处皮肤呈45°角为宜,忌粗暴用力。在所选定的部位,从上而下,由内向外,朝单一方向刮动(不能来回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