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 红 热传染病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猩 红 热传染病学课件

猩 红 热 scarlet fever 概 述 猩红热 (scarlet fever)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 病 原 学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也称化脓链球菌,G+。 产生的毒素: 红疹毒素:引起发热和红疹。 产生的主要的蛋白酶: ①链激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 ②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能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扩散。 流 行 病 学 (一)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重视,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感染,称为 外科型猩红热或 产科型猩红热。 流 行 病 学 (三)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患猩红热后,产生对红疹毒素的免疫力,且较持久。 由于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故患猩红热后仍可再患。 (四)流行特点: 全年均可发病,以温带、冬春季节发病较多。5~15岁为好发年龄。 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一)化脓性病变 链球菌进入组织引起炎症,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及等用下,使炎症扩散和引起组织坏死。 (二)中毒性病变 红疹毒素进入血流引起 全身:引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 皮肤:血管充血发疹; (三)变态反应性病变 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的抗原相似,当产生特异免疫后引起的交叉免疫反应。 临 床 表 现 潜伏期:1-7天 分型: 普通型 脓毒型 咽峡炎的化脓性表现,渗出物较多, 形成脓性假膜 ③ 中毒型 高热疼痛等中毒表现,呕吐,神志不 清甚至休克。 ④ 外科型 病原菌从伤口进入,没有咽峡炎皮 疹首先出现在伤口周围 临 床 表 现 (一) 发热 多为持续性,可达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一般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均与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相一致。自然病程约1周。 (二)咽峡炎 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覆有脓性渗出物。腭部可见有充血或出血性粘膜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临 床 表 现 (三)皮疹 出疹特点:发热后第2日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h内迅速蔓及全身。 典型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皮疹多于48h达高峰,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d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 临 床 表 现 严重者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亦称Pastia线)。 在颜面部位却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充血相比之下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临 床 表 现 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以粟粒疹为重,多呈片状脱皮,面部及躯干常为糠屑状,手、足掌、指(趾)处由于角化层较厚,片状脱皮常完整,呈手、足指或趾套状。 临 床 表 现 临 床 表 现 与发疹之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称为“草莓舌”,2~3d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此可作为猩红热的辅助诊断条件。 。 临 床 表 现 “草莓舌” “杨梅舌”。 实 验 室 检 查 (一)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 (二) 尿液 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若发生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时,则尿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三)细菌学检查 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疹等,也能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他如麻疹、风疹等发疹性疾病,均需与猩红热鉴别。 治 疗 (一)病原治疗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成人每次400万~800万U,每日2~4次,儿童每日10万~20万U/㎏,2~4次。根据病情选择肌注或静脉给药途径,疗程5~7d。中毒型或脓毒型者可加大用药剂量。通常用药24h后可退热,皮疹亦随之逐渐消退。近年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菌株有所增多,值得关注,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 治 疗 (二)对症治疗 中毒型或脓毒型猩红热,中毒症状明显者,除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外,可投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发生休。 (三)并发症治疗 除针对风湿病、肾小球肾炎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