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防治培训教程讲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猩红热的防治培训教程讲课课件

猩红热的防治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猩红热为其中一种特殊表现型,即对红疹病毒不具免疫力者则发生皮疹,否则仍为咽峡炎表现。 一、病 原 学 猩红热为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 目前已知有60多个型,引起猩红热的以27、11、28、1、26、12、3和2型等较为多见。 A族产生外毒素叫红疹毒素,可产生皮疹和其他的症状。 不同菌株所产生的红疹毒素的抗原性也不同,期间无交叉免疫力,故猩红热治愈后,如再感染另一型菌株可再致病。 二、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 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 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喉炎,排菌量大且未被隔离,是重要的传染源。 猩红热自发病前24h到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是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人感染后可产生抗菌性和抗毒性两类免疫 患猩红热后产生对红疹毒素的免疫力较持久;但抗菌免疫有型特异性,且型间多无交叉免疫。 两者均相当稳定。本病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 4、流 行 特 征 地区分布:各地均有发生。传播特点是由城市向农村,由近郊向远郊,人口稠密、居住拥挤、人群交往频繁的地区发病率高。偏僻农村,由于易感人群的长期积累,一旦传染源带入,常引起暴发流行。 季节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各地发病高峰不同。东北地区以11-12月发病较多,华北与华中以3-4月份发病最多。炎热季节也可以发生流行高峰。 年龄、性别分布:发病率与携带率与性别无关,发病年龄以10风以下最多。 周期性:有每3-5年或7-8年流行一次的周期,但不规律,每次流行持续数年。 三、临床表现 病情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典型病人可有以下四期 : 潜伏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1、潜伏期 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 2、前驱期 为1天左右。表现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 3、出疹期 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皮疹特点 : 皮疹特点 皮疹先见于颈部,24小时内蔓及躯干及四肢,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均匀分布针尖大小之红疹, 有的呈鸡皮样突起,有的疹间尚可见到正常皮肤。压之褪色,皮肤呈苍白压痕,数秒后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 颜面特征:面部仅发红,但无点状疹,口周不红,也无疹,显得苍白,故称“口周苍白圈”,98%病人有此体征。 皱折处特征:如肘窝、腋窝、腘窝、腹股沟等处,因皮肤受压引起暗红色条状形出血疹,医学上称为“帕氏征”。 口腔特征:此期咽部极度充血,皮疹出现后3-4天,舌苔脱落,露出生牛肉样舌面和红肿的舌刺,很像成熟的草莓,医学上称为“杨莓舌”,一般7天左右消退,这一征象约半数以上病人可以见到。 4、恢复期 发病的第一周末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有时由于脱屑的出现可以做为回顾性诊断。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磷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大约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四、诊 断 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是否有本病流行,有无接触史 临床表现:骤起发热、咽喉炎、病后2日内出疹,在充血的皮肤上有鲜红色皮疹。 实验室检查:病人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副溶血性链球菌。 五、治 疗 原 则 一般疗法:应与健康儿童隔离。供给充足的水分及营养,注意皮肤及口腔卫生。 抗菌素:首选特效药物为青霉素。用药后90%病人2—3天退热,平均24小时细菌培养转为阴性。儿童一般每日80万u,成人每日160万iu,分2次肌肉注射,连续7—10天,重者可加大剂量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30—50mg,分4次口服,复方新诺明及林可霉素亦有效。 六、控 制 措 施 发现病人早期隔离,隔离到咽部炎症消退为止,一般为7—10天。有条件隔离到咽培养两次阴性为止。 接触者的处理:医学观察 7—12天 对直接接触环境进行消毒,调查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宣传教育,注意个人防护,不到公共场所,提供有效的治疗及处理设施等。外出戴口罩。公共场所应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 * 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 *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