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风波下“陈氏改革”.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州金融风波下“陈氏改革”

温州金融风波下“陈氏改革”   与温州人早已习惯的“无为而治”截然相反,陈德荣“积极有为”的鲜明风格被当地人称为“陈氏改革”。然而,改革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转型必然伴随着阵痛。在争议与痛苦焦灼中,陈德荣能否带领这座久负盛名的城市浴火重生?   从去年9月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波让以民营经济著称的“温州模式”走下了神坛。当外界为“温州模式”是否终结、温州金融改革何去何从而争论不休时,当地人却更关注一场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疾风骤雨式改革。   2010年7月,陈德荣调任温州市委书记,上任伊始便开始推行一系列铁腕改革,从土地清理整顿、大拆违到环境再造。与温州人早已习惯的“无为而治”截然相反,陈德荣“积极有为”的鲜明风格被当地人称为“陈氏改革”。“‘无为’和‘有为’不是绝对的。以前温州崇尚‘无为而治’,但在当前产能过剩、迫切需要推进结构调整的情况下,政府必须提供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城市环境、公共服务环境。”   然而,改革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转型必然伴随着阵痛。反对者认为“陈氏改革”是压垮温州民营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支持者认为陈德荣“敢于向既得利益者叫板,敢于革除恶习劣行”。在争议与痛苦焦灼中,陈德荣能否带领这座久负盛名的城市浴火重生?   “无为”变“有为”   “刚来的时候感觉像印度的新德里,与人们想象中的温州城市形象差距太远了!”虽然陈德荣以前在嘉兴做常务副市长的时候就来温州招过商,但真正主政温州后才感觉这座城市“盛名之下已其实难副”。而与表面上看得到的脏乱差相比,一些深层次的危机正在酝酿。   2010年,温州人均GDP仅列浙江省第9位,倒数第3,发展水平指标和发展速度指标分别居倒数第1和第2位。同时,城市低小散与产业低小散问题相互强化,本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直没有起色。虽然温州有40多万个企业法人单位,但大型企业仅有18家,中型企业也只有599家,剩下的99.5%都是低端的小微企业。   “很多企业在温州本土只有十几二十亩地,但在外面却有几百上千亩的园区,企业稍微长大一点就被招商走了。从而使温州成了中小企业的孵化器,本地留下来的都是低小散企业。”在陈德荣看来,企业就像一条船,市场环境就像大海,船小固然好调头,但小舢板经不起风浪,稍微有点风浪就容易翻船。   对于这一轮温州民间金融风波,陈德荣认为,实际上“跑路”的老板大都是外地的,因为本地老板完成原始积累后,都到外地去发展,然后把本地的烂摊子一脚踢给外地的工头。而这些人并没有诚信的操守,一遇到金融风波就溜之大吉,留下农民工欠薪、下岗稳定问题需要当地政府来处置。   “温州现在已是相对欠发达地区,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过不了多久就有可能成为浙江省最不发达的地区,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所铸就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是极不相称的。”在陈德荣看来,浙江近年来发展速度已排在全国后列,而温州则排在浙江的后列,“长此以往,情况非常不妙”。   “这还是‘温州模式’吗?还是温州形象吗?后面还能再退吗?我们现在已经被逼到墙角,退无可退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知道奋起,还是陶醉于过去,沉湎过去的辉煌,用不了多久,恐怕现在世人瞩目的温州将会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将会再被人们当成欠发达地区。”在全市干部大会上,陈德荣大声疾呼,“温州该醒一醒、紧一紧啦!”。   2010年9月初,一次看似平常的党政考察之行,拉开了温州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序幕。陈德荣带领全市上千干部赴天津、唐山学习考察。环渤海湾的强势崛起,天津速度、唐山效率,触动着温州人的神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温州确实落伍了。”   紧接着,陈德荣又发动当地媒体推出“十问温州”系列报道,“为什么我们经常慢半拍?我拿什么吸引你的目光?为什么我们难以扬帆远航?……”从而彻底揭穿温州发展的老底,为改革的推行形成了空前的舆论压力。   “‘温州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强大的优势。但任何一种模式,如果固化不变,就会失去内在活力,甚至可能会对发展形成障碍。”在陈德荣看来,随着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靠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果没有政府“有为”,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环境平台,就不可能有温州模式的再创新。   “尖刀推进”   “为什么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同样的宏观调控政策,温州在这次金融风波中表现得更强烈、涉及面更广、时间也更长?”陈德荣认为,温州经济深层次的还是实体经济问题。由于环境和体制原因,长期以来要素集聚能力不强、投入不足,始终处于十几年前的低小散状态,产业空心化在这次金融风波中集中体现出来。   2001—2010年,温州全社会平均投资率为34.1%,比浙江省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平均投资率高达70%,而温州是31.8%,全国一半水平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