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孔另境再不好日子他也笑着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亲孔另境再不好日子他也笑着过

父亲孔另境再不好日子他也笑着过   孔另境(1904—1972),文学家、出版家,桐乡乌镇人。茅盾夫人孔德沚之弟。192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北伐革命,在武汉前敌总指挥部任宣传科长。1928年去上海,从事写作。1938年创办华光戏剧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上海大公职业学校校长、山东齐鲁大学中文系教授、春明书店总编辑。十年动乱中被非法拘禁,身心备受摧残。1972年9月18日,含冤逝世。1979年6月平反昭雪。著有《现代作家书简》《中国小说史料》和“剧本丛书”等。   父亲离去已经四十年了,最后很长一段日子都是我和他相依为命。在那样的时局下,他有心疼我,却无能为力。   我想告诉父亲,和您相处的日子虽然短暂,而且那时的我那么年轻气盛,幼稚无知,没有好好地与您相亲相爱,如今悔之已晚。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终日在书房里的一家之主,在困境中坚强,在眼泪里欢笑。我怀念您,您在我心中是一个大写的人。   跟着茅盾去上海   孔家花园旧址位于乌镇东栅,孔家祖上殷实,开蜡烛坊,经营纸马店,还做南货生意。孔家花园里有很多宝物,还有一座藏书楼,而我父亲就是那个整日爬假山,翻书楼的顽皮孩子。   有一次,父亲看到对面的屠宰场在杀猪,死猪被吹气、刮毛的场景着实可怕,从此便拒绝吃猪肉,再后来发展到连牛羊这些“四只脚”的动物的肉都不吃了。这一习惯,他保持了一辈子。而父亲思想的成长却是在乌镇之外完成的。   十二三岁光景,父亲于家乡植材小学毕业后,赴嘉兴第二中学读书,参加了沈雁冰(1927年改笔名为“茅盾”)、沈泽民等人组织的“新桐乡青年社”。这个社团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产物。   当时,沈雁冰和弟弟沈泽民受长沙新民学会等进步社团的启发,深感家乡落后和闭塞,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团体以改造家乡。1919年暑假,姑父姑姑和沈泽民、杨朗垣以及姑父的小学老师、时任乌镇植材小学校长的徐仲英等十多人相聚在乌镇植材小学。经过充分酝酿,以“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道德和地方恶势力”为宗旨的进步社团——“桐乡青???社”终于诞生了。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还决定出版不定期铅印刊物《新乡人》,由姑父任编辑负责人。   1922年春,桐乡青年社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开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接纳包括我父亲在内的约五十名桐乡籍进步青年为桐乡青年社的新社员。会议经茅盾提议,把《新乡人》改名为《新桐乡》,扩大发行。   这一年,父亲刚满十八岁,血气方刚,因为带头闹学潮被迫停学。祖爷爷又担心又生气,要他回家乡从商,继承祖业。可这个孔家长孙却一心想着革命,非但不回去,还跟祖爷爷要钱去上海读大学。这期间,在背后给他壮胆的正是姑父沈雁冰。   我姑姑孔德沚要比父亲大近十岁。我奶奶去世早,长姐为母,父亲对我姑姑很是敬重。这时,她已经嫁给了“新桐乡青年社”的风云人物茅盾。获悉小舅子如此热血,姐夫自然鼎力相助,不但帮父亲向祖爷爷大开笔战,还上门游说。最后祖爷爷拗不过年轻人,只得依了他们。   于是,父亲喜滋滋揣着学费考入当时的革命学府——上海大学中文系,揭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鲁迅两次救了他的“命”   上海大学是一所进步的革命大学。于右任担任校长后,请李大钊举荐办学人才。李大钊就举荐了邓中夏、瞿秋白等人加盟。再后来,茅盾、任弼时等也陆续加入上大,营造出一种红色的氛围。   在上海大学求学的时候,父亲积极参加政治运动,课余从事工人教育,并于1925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除了姑父茅盾,父亲还结识了鲁迅、瞿秋白、李达等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成了他们的铁杆追随者。在这些精神导师中,最令他念念不忘的是鲁迅。   我父亲来上海时住在姑父姑妈家位于虹口景云里的亭子间里,对门就是鲁迅家。父亲因为曾给姑父和鲁迅送过信,所以与鲁迅有过几面之缘。就是这样一个晚辈,后来却得到了鲁迅很大的帮助。   1932年夏天,父亲因“共党”嫌疑被天津警备司令部逮捕入狱。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蹲大狱了。还在上海大学做学生的时候,父亲因为参加五卅运动,在南京路上撒传单时被巡捕房拘捕,半个月后才释放。这是父亲第一次坐牢,宣告了学生时代的结束,也迎来了“四进监狱”的波澜人生。顺便补充一句,去年我嫂子在阁楼里找到了父亲的一本遗稿,题目叫《五卅运动史稿》。这是父亲在“文革”前撰写的手稿,当时还没来得及向出版社投稿,“文革”就开始了。   再回头说1932年这次入狱的事吧。那时,因为武装暴动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脱党了。但由于他的住所地址收受苏维埃寄来的革命材料,他就被认定是“通共”。父亲被捕后,他的同事李霁野四处奔走,托人营救,但所托之人不仅没帮忙,却做了反证。于是父亲的案件升级,被押送到总司令部北平行营军法处羁押。父亲见事情搞大了,赶紧写信向在上海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