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融入,凸显新闻报道生命力
融入,凸显新闻报道生命力
【摘要】“走、转、改”成为新闻工作者当下必做的功课,它考验的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与群众的真实情感。只有“身”入基层、“眼”入基层、“心”入基层,通过全身心的融入,才能做到“走”得活、“转”得快、“改”得好、“练”得精,才能使新闻报道凸显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走转改”;新闻报道;群众语言
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闻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举措,是新闻战线增进同群众感情、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如何让“走、转、改”真正成为新闻工作者当下必做的功课,它考验的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与群众的真实情感。笔者以为,只有“身”入基层、“眼”入基层、“心”入基层,通过全身心的融入,才能做到“走”得活、“转”得快、“改”得好、“练”得精,才能使新闻报道凸显鲜活的生命力。
一、“身”入基层,善用群众语言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脂粉何如泥土香,质朴自然胜矫情。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永远是来自实践、来自群众。“走转改”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走进基层“接地气”,让文字诞生在亲身经历中,让文章书写在广阔天地间。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视画面、听着干部介绍,自然也能编出文字,但那永远是人家嚼过的残渣。文章有细节才好看、真实、动人,不猫下腰放低身段,不动员所有的感官,我们怎么可能找到细节?良好的文风是新闻战线良好作风最直接的体现。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要在语言表达上多留心、勤用心,不能净讲“普通话”,而要注意“当地腔”,这样文章才能好读易读、生动传神,新闻报道才能提升引导力、亲和力、感染力。
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以下简称“守望”),曾被104家国内媒体采用。社长李从军一行记者,深入群众,深入太行山农民生活,新闻报道语言生动活泼,叙事简洁明了,深深打动读者。
“太行山的石头多是石英岩,这种红脸蛋的石头,出了名的坚硬。但红脸??的岩石这次碰到的是黑脸蛋的许存山。”学农民的话语多么形象、逼真。“爱做梦的许存山,这次是在白日做梦。然而,理想的太阳一旦升腾,就能激发出精卫填海般的无穷力量!”终于,“黑脸蛋最终胜了红脸蛋。”比喻得贴切、给力。
太行人语言豪迈、富有理想。“守望”中有大量这样的语言,如:林州最大的利税大户李广元,一年纳税过亿,他说:“人不能只为钱活着,我生在太行山,长在太行山,红旗渠的精神已经长在我的骨头里。”记者感慨道:“曾战太行,曾出太行,曾富太行,但是,林州人不允许自己安卧太行,这是一群虽然吃饱了饭,还要为自己的理想逐日的人!”
农民大众的话语深含哲理。“守望”一文记录了大量的太行人富有哲理的话:“握紧拳头不松手,卒子过河不后退”,“山里人生性犟,后边来的要往前面放。”记者们听到72岁的支部书记张福根吟诵他早年的诗作:“蹬破地球闯开天,单手举起太行山!”此刻,记者们“不禁受到感染,这是太行山儿女用山的气魄与山在对话!”为重修红旗渠捐款20万元的申满仓说:“咱打拼挣了钱,不能光装在自己兜里。”这些话朴实无华、情真理深。这篇大气磅礴的通讯当选为新华社第一届“清新文风”范文佳作。
全国模范法官、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赵家忠是一个先进典型,如何挖掘其内在精神,使这个人物有血有肉,笔者和同事们一次次深入农村找寻与赵家忠相关的人和事,和其家人多次聊天,一同落泪,一同追忆,一同感动,捕捉感人细节。“那天,一位50岁左右的农村大姐找到赵家忠家,说什么也要赵母认她为干女儿,赵母说,我已经有3个闺女了。可她说,不多我一个,俺是冲着家忠老弟来的。原来,这位大姐的女儿精神不太正常,因为赵家忠不厌其烦的帮她的女儿审结了一个案件,维护了合法权益,使大姐一家非常感动,执意要认赵家忠做亲戚。农历八月十四中午,这位大姐带着豇豆又来到赵家忠家,一进门便高喊‘家忠老弟,姐来看你了。’赵母抑制着悲痛告诉她,家忠走了。大姐不知情的说,‘家忠真忙,中秋节还去办案。’后来当大姐得知家忠永远走了时,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这段写实的叙述,成为整篇报道中的亮点之一,后被多家媒体采用。
新闻的文风首先是以实感人,老百姓反感假大空,反感花里胡哨的新闻,大而无当的语言。刻意拔高甚至任意编造的“正面报道”、“先进典型”,不但不能使群众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反而会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只有按新闻规律办事,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注意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细节说话,在形成文字时多用从群众中学来的语言,才能使作风、文风为之一变。不是一脚泥泞、一身灰尘、群众是不会把我们当成一家人,也不会把他们最想说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们。
二、“眼”入基层,小事也上“头版头条”
行走在路上捕捉新闻,沉淀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