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谭延闿与海宁徐家渊源
谭延闿与海宁徐家渊源
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是民同时期著名的美食家。他偏好杭帮菜。谭延闿是湖南人,照理说口味应该偏辛辣,却为何喜爱江浙口味?
有人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在15岁以前形成的。而谭延闿的幼年实实在在是在浙江海宁徐家生活的。说起这个话题,不得不提及徐元勋和海宁徐家。
一、徐元勋其人
徐元勋,道光三年(1823)生于浙江海宁袁花镇,卒于光绪十五年(1889),字竹盟,又字雅樵,号传山,别号船三。
徐元勋家庭出身贫寒,靠母亲纺纱供他上私塾。七八岁时与同族兄弟五六人到海盐的石泉镇读书,路上看见一只装满柴火的木船停在河码头,徐元勋顽皮,将船索解开,船顺流淌走。到学堂后,众小童因放柴船的事,吓得魂不守舍,见众弟子异样,先生问:何故?徐元勋立即跪在先生面前大叫:救命!当先生问明情况之后,问徐元勋怎么办?徐元勋答:柴船顺水淌走,无人把橹,必横着走,过不了附近小桥的桥孔,便搁在小桥处,只有大人能将船撑回,我等小童不能为之,恐有小童过桥上船易落水溺毙,故呼之。先生听罢没有责备,却赞徐元勋聪明过人,临危不乱。果不其然,柴船被附近的小桥拦住,由先生请人将船撑回。徐元勋排行老三,因恶作剧放柴船绳索得“船三”外号。稍长,徐元勋的大名渐渐被唐庄人忘记,而“船三”之名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私塾先生推荐徐元勋认海宁望族硖石许敬源为干爹。许先生是清康熙二十一年进土许汝龙的后代,时家道虽有所中落,但尚能资助,见徐元勋是可造之才,便倾囊相助。在许公资助下,徐元勋于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参加恩科会试。其时,正总裁即主考官为内阁大学士穆彰阿(字鹤鲂,满洲镶蓝旗人,乙丑进士);三名副总裁为兵部侍郎许乃普(字滇生,浙江钱塘人,庚辰进士);户部侍郎贾桢(字筠堂,山东黄县人,丙辰进士);工部侍郎周祖培(字芝台,河南商城人,己卯进士)。
徐元勋于是年三月参加会试,四月发榜为贡士,五月参加保和殿殿试,读卷官为周祖培,钦定列二甲五名。二十五日在太和殿传胪唱名,之后,归第,即送浙江会馆演戏宴客。徐元勋称读卷官周祖培为恩师。殿试后三日,于保和殿举行进士朝考,专为选庶吉士而设,合复试、殿试、朝考三试高列者,朱笔圈阅为庶吉士,等第次者分别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分发即用。庶吉士在进士中占二成,主事、知县者占八成。庶吉士在专业教习指导下读书三年,期满考试,称之散馆,钦派阅卷大臣评定为—二三等,最优者留馆,报送武英殿协修;二甲授任翰林院编修;三甲授翰林院检讨。庶吉士授编修、检讨者留翰林院,也可以由各部选用,或吏部以实缺优先选用。
徐元勋因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时为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道光帝赐“翰林第”黑底金字牌匾。
二、谭钟麟与徐元勋的关系
谭钟麟(1822-1905),原名二监,后改名钟麟,字云觐,号文卿,湖南茶陵人。
道光二十九年(1849),浙江海宁人徐元勋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任湖南乡试副考官,结束后,谭钟麟等人围。根据清朝惯例,考官与人选考生为师生关系。两人年龄相仿,没有代沟,徐与谭很投契,徐元勋比谭钟麟还小一岁,谭钟麟以恩师尊称,并孝敬“炭敬”。
徐元勋收取“炭敬”之举,却遭恩师周祖培之病垢,教导徐元勋交友要慎,遇事要慎,切勿义字当头,立下“慎义交友,不入朋党”的师训。同时,为教育弟子,周祖培向弟子推荐清初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王夫之(号船山)的《宋论孰此后,徐元勋对王夫之十分推崇,将小时因恶作剧所得的“船三”外号,改为“传山”。为守师训,徐元勋在家乡造翰林府第时,请得恩师周祖培题写“慎义堂”之匾。
徐元勋在朝与同年翰林陈介祺交往最深。两人脾气性格颇为相近,都喜好收藏。陈介祺喜好金石、钟鼎,家中收藏了著名的国宝毛公鼎。而徐元勋则喜好收藏各类善本——宋版、元版、明版,大量珍本、孤本。
清咸丰四年(1854),陈介祺在京时目睹朝廷丧权辱国,不满官场腐败,渴望“乐知事,日有喜,宜酒食”的隐居生活,借故处理母亲的丧事返回故里,从此不再为官。回到潍县后,他专心致志从事金石研究,他在祖宅后面建了四楹二层楼,专门储存收藏的钟鼎、印玺、古陶等珍品。此时,他已收藏古印近万方,遂将该楼命名为“万印楼”,自号“万印楼主”,并自撰对联曰:“齐鲁古陶五千种,周秦印篆一万方”。陈死后,他收藏的毛公鼎被两江总督端方以给慈禧太后祝寿为名,强行买走。
徐元勋最喜收藏书籍,在翰林院值更侍讲时,取书不还,遭他人告御状,却被西太后称“雅作”,从此徐元勋自字“雅樵”,意在藏书。
从此徐元勋名声大噪,学子上门求师者不断。为守师训,“车书收徒”。从此,徐元勋藏书量剧增,晚年徐家藏书总数近二十余万卷。
藏书楼是徐元勋一生心血所注,围绕藏书楼取名,原以慈禧太后“雅作”为名,南谭钟麟取名“安雅阁”。
经徐元勋点拨,咸丰六年(1856),谭钟麟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