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检验细菌生理和细菌分布课件
细 菌 生 理 细菌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 细菌的化学组成: ★与其它生物细胞相似的成分 ★特有成分 ★细菌核酸 ★ G+C含量: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细菌的主要理化性状 细菌的物理形状 ★带电现象:与细菌染色、血清学鉴定有关 ★光学性质:可用比浊法测定溶液中细菌的数量 ★布朗运动:无鞭毛细菌受水分子的撞击在原地颤动。 ★表面积 ★半渗透性与渗透压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细菌营养: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细菌在生长中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 细菌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菌 细菌的能量来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分类: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 酸碱度:多数细菌最适生长pH为7.2~7.6 温度:多数致病菌最适生长温度35℃ 气体:CO2、O2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细菌繁殖方式: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多数20~30分钟繁殖1代 细菌生长繁殖曲线 细菌的生长曲线 细菌生长曲线意义 迟缓期:细菌代谢活跃,但不繁殖。 对数期:细菌快速繁殖,数目呈几何级数增加;细菌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最典型、对抗生素最敏感。 细菌鉴定选用此期为佳。 稳定期:活菌数和死菌数几乎相等,代谢产物形成较多。 衰亡期:细菌总数下降,代谢逐渐停滞。 细菌的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细菌的新陈代谢 细菌分解代谢产物 ★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推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用于鉴别细菌的反应,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糖的分解 糖代谢过程 ★多糖 → 单糖 → 丙酮酸 丙酮酸(经有氧代谢)→ H2O + CO2 丙酮酸(无氧代谢) → 各种酸、醇、酮类等 常用糖代谢试验 ★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 蛋白质的分解 蛋白质分解过程 ★蛋白质 → 短肽 → 氨基酸 氨基酸(经脱羧反应) →胺类 氨基酸(经脱氨反应) →有机酸 常用蛋白质代谢试验 ★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等 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合成代谢产物 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色素: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有助于细菌鉴别。 热原质:引起输液反应 抗生素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种、株间产生的一类抗菌物质。抗菌范围狭窄,可用于细菌分型 细菌在自然界分布 土壤中的细菌:有芽孢的致病菌引起创伤感染 水中的细菌:水中的病原菌主要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水、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测指标: 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 空气中的细菌:空气中的病原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空气中的细菌可引起培养基、生物制品的污染。 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有细菌寄居的部位 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眼结膜 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 血液、膀胱、子宫腔以及其它组织器官内 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 概念:正常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生理功能: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作用、促进宿主生长和发育、抗癌作用 病理意义: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改变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菌群失调 生态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生态失调 微生态失调 菌群失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间的比例发生大幅度的改变称菌群失调。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的原因 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医疗措施影响及外来菌侵入 菌群失调表现 菌群失调症 一度失调(可逆性失调) 二度失调(菌种数量比例失调) 三度失调(菌交替症) 定位转移 内源性感染 菌群失调常见菌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 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等 厌氧菌 真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实验室检查原则 细菌总数测定 直接计数法 电子计数法 分离划线半定量法 各部位正常菌群的检测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有关概念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用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及无菌操作: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称无菌,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品的操作方法,称无菌操作。 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温度 高温杀菌机制:高温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的活性丧失,细菌代谢停止,细菌死亡 热力杀菌: 湿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压力103.4kPa、温度121.3 ℃,持续15~30分钟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灭菌 巴氏消毒法:61.1~62.8℃或71.1 ℃ 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纵隔肿瘤课件_4.ppt
- 影像诊断学系列图谱头颈五官课件_3.ppt
- 影像诊断学系列图谱头颈五官课件_2.ppt
- 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课件.ppt
- 纵隔肿瘤的放射治疗1465459643最新课件.ppt
- 纵隔肿瘤课件_13.ppt
- 影像诊断学系列图谱头颈五官课件.ppt
- 纵隔肿瘤的放射治疗指南课件.ppt
- 影像诊断学系列图谱头颈五官课件_1.ppt
- 影像学肝脏课件.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