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激情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激情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在青少年犯罪中,激情犯罪尤为突出,涉案学生及其家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学校教学和管理秩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干扰,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探析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青少年激情犯罪的概念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激情犯罪是指在强烈而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下实施的毫无理智、不计后果、失去自我控制力的突发性的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正处于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Hall)在《青春期》一书中指出,青春期是“疾风怒涛”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这一时期的人情绪跌宕起伏,剧烈波动,情绪体验广泛且丰富多彩,表现出明显的爆发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二、青少年激情犯罪的特点
(一)突发性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没有明显的犯罪动机或明显的作案目标,很少有预谋和准备阶段,常常是在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导和激发下,临时起意,瞬间发生的,因此具有突发性。他们在激情状态下,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甚至头脑“一片空白”。犯罪过程比较突出而且简单,犯罪动机形成的时间极短且不复杂,往往事先并无预谋,在心理亢奋的状态下恣意妄为,不计后果,而在犯罪行为停止,情绪平静下来后,面对自己一时冲动所酿成的悲剧,往往又后悔莫及。
(二)情境性
激情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并没有犯罪的动机和目的,只是被出乎意料的挫折或打击而激怒,产生了报复行为。所谓挫折或打击主要有两种:一是被害人自身的言行,如语言刺激(谩骂、讽刺等)和行为刺激(侮辱、殴打等);二是案发现场当时的情境。在行为者看来,实施报复行为是出于“正当防卫”的需要,是由于自己受到侵犯和挫折而导致的,这种“合理化”心理倾向使大脑皮层和皮下神经兴奋失调,出现许多盲点,导致意识障碍,道德和法律的心理监督功能丧失,把不符合道德和法律的反社会的犯罪行为当成合理的。
(三)意识模糊性
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不深,法制观念淡薄,对问题的考虑简单,又容易冲动,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没有一个全面认真的考虑,甚至毫无考虑。对于很多犯罪嫌疑人来说,事后问他们当时为何实施犯罪,他们往往答不上来。所以青少年激情犯在犯罪后往往马上就会后悔,因此这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自杀的比例也比较高。
(四)后果严重性
青少年激情犯罪虽然大都无预谋且时间短,但在激情爆发的瞬间,由于处于自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估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这样一种状态,因此行为十分粗暴,手段残忍,尤其是在嫉妒、报复、怨恨等情绪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常见的有连续杀人、伤及无辜、纵火、爆炸、破坏等,后果十分严重,对社会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三、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不成熟
青少年激情犯罪问题突出反映在心理素质方面,集中反映在情感、情绪、行为、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上。犯罪行为人在心理和人格上都存在障碍,人格偏执、冲动,表现为心胸狭隘、自私、多疑。他们不善于表达和沟通,社会适应能力差,面对冲突与挫折时,难以从容应对,易陷入强烈的自我意识状态,敌对性强。
(二)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由于文化管理市场的疏漏,一些电视、图书、互联网等,充斥色情、暴力的内容,对缺乏自制能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犯罪诱导。某些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会激发某种社会矛盾,如某些地区间、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增大,城乡间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间的不均衡发展,使得一些人没有或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均等实现权利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很容易心理失衡,变得浮躁和抑郁,青少年更易如此。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失和、失教、失德、失才等家庭逐渐增多,在一定情况下,这些家庭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当代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滋长了他们自私、偏激、贪婪享受等坏习惯,这是构成违法犯罪的潜在因素。有的家长信奉“棒棍出孝子”,和子女缺乏沟通,用打骂体罚代替教育,孩子滋生敌对心理。二是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有的家长思想颓废,生活低级趣味,经常在子女面前宣扬利己主义,金钱至上;有的则聚众赌博、偷窃、诈骗等,对青少年产生恶劣影响。三是家庭破碎。父母离异、分居、死亡、过早地丧失父母之爱,极易使青少年心灵受到创伤,逐渐变得孤僻、偏激、自私、冷漠、难以相处,一旦遇到不良外因的诱惑,就会产生犯罪意识,走上犯罪道路。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倍多。
(四)学校教育存在缺陷的影响
当前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的学校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不动就开除,使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违法犯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