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囊肿及蛛网ppt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皮样囊肿及蛛网ppt课件

左侧额部皮下异常信号影,考虑表皮样囊肿可能 * 表皮样囊肿及蛛网膜囊肿 表皮样囊肿(胆脂瘤) 是一种囊性、肿瘤样病变,占颅内肿瘤的0.2%-1.8%,颅内表皮样囊肿又名珍珠瘤、 胆脂瘤 发病高峰年龄30-40岁,男女大致相同 普遍认同的先天性发病机制是:在胚胎发育 3~5 周,神经管形成时,来源于神经嵴的外胚层细胞异位残留于神经管内,逐渐发展成为表皮样囊肿。近来有学者认为:病变部位与外胚层细胞异位的时间有关,即异位发生越早越倾向于形成脑实质内病变;反之,则倾向于形成脑实质外病变。 文献报道表皮样囊肿可伴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垂体腺瘤、恶性黑色素瘤、神经鞘瘤等。有学者认为这仅是巧合;而 Masuoka 等认为由于表皮样囊肿的存在,产生长期炎症刺激,从而促使其他肿瘤形成。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与囊内容物成分有关。 在 CT 上多表现为脑脊液样低密度,MRI 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 表皮样囊肿也可有不典型影像学表现:CT 呈高密度或边缘钙化;MRIT1呈高或等信号,T2呈低信号。在弥散加权成像(DWI) 上,其他囊性病变大多呈低信号,而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具有特异性。 DWI 较其他序列更易发现脑池内较小病变。另外,DWI 也是评价手术切除程度和监测肿瘤复发的良好指标。 近年,平衡式快速梯度回波 (B-FFE)、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 (3D-CISS) 已应用于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B-FFE 技术可使固态组织与液态组织形成独特对比,表皮样囊肿表现为以等或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与高信号的脑脊液形成对比,与神经等结构也有良好对比,对判断囊肿与神经间的解剖关系很有帮助。在 3D-CISS 中,脑脊液为高信号,表皮样囊肿呈相对低信号,能较好显示表皮样囊肿的边界及其沿脑池窜行的生长方式。另外,3D-CISS 也能较好显示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 MRI特点: 境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花瓣状 囊肿通常沿蛛网膜下腔裂隙呈匍匐式钻孔样生长,可包绕血管,可侵犯相邻脑实质 好发于硬膜下,以旁中线区最常见 也可见于桥小脑角池、鞍上、鞍旁、硬膜外(多数在板障之内) T1信号轻度各异 T2等或高于脑脊液信号,部分信号混杂 DWI高信号 表皮样囊肿恶性变 颅内表皮样囊肿可恶变为鳞状细胞癌。 近年来,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恶性变研究较多,其平均发病年龄 52 岁,男性较女性多。 当临床症状进展较快,良性表皮样囊肿术后无好转或短期复发,影像学有强化、水肿表现时,应怀疑恶性变。颅内鳞状细胞癌多为他处转移或邻近鳞状细胞癌直接蔓延至颅内,因此,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恶性变时,应排除颅原发病灶。除有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表现外, Garcia 等制定颅内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标准:肿瘤局限在颅内硬脑膜下,不侵犯或超出硬脑膜及颅骨,不穿越颅骨孔道,与中耳、邻近气窦等不存在交通,无鼻咽部肿瘤。Hamlat 等补充两条新标准:在肿瘤中可见到良性鳞状上皮组织及排除他处存在原发病灶。 对表皮样囊肿恶变病人,显微神经外科术后行伽玛刀治疗能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远期效果尚不能肯定。综上所述,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术后评估及监测提供了帮助,但对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出血的认识及预防尚需进一步探索。神经内镜为全切除病变及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提供保证。对临床进展迅速的表皮样囊肿应考虑到恶性变可能。 蛛网膜囊肿 实际是蛛网膜下腔的局部扩大,囊肿可以与真正的蛛网膜下腔间有交通 简介 蛛网膜囊肿,为良性脑囊肿的一种。 有蛛网膜样囊壁及脑脊液样的囊液。 囊肿位于脑表面,与蛛网膜下腔关系密切,但不侵入脑内。 多为单发,少数多发 常位于脑裂及脑池部。 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改变。本症多见于儿童,男性较多,左侧较右侧多见。 ?? 病因病理   蛛网膜囊肿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为发生上的问题,后者 多因外伤、炎症等引起蛛网膜广泛粘连的结果。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继发性者由于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好发于小颅凹,也见于枕大池,四迭体周围脑池和鞍上池等。 颅内蛛网膜囊肿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感染后蛛网膜囊肿三型。 增大的原因 蛛网膜囊肿不断增大的原因目前亦无统一意见,可能是:①囊肿壁有小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自此孔不断流入囊内,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颅底动脉搏动,使囊肿逐渐增大。亦可能某种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颅内压增高。②囊内有异位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肿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内、外渗透压差异引起囊肿逐渐增大。④囊内或囊壁上静脉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颅内占位病变相似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