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粟疏教案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贵粟疏教案课件

论贵粟疏 晁错 * 一、作者介绍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政治家、散文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受太子(即景帝)的宠信,被称为“智囊”。他主张重农,又力主削弱诸王势力。景帝即位以后,晁错迁为内史,后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他因向景帝进《削藩策》而被藩王怨恨,是故七国借口“诛晁错,清君侧”,发动叛乱。在内外压力下,景帝将晁错斩于长安东市。  二、题解   汉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生产力的措施,到文帝统治时期农业逐渐发展,粮价大大降低,商业也活跃起来,但随之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即谷贱伤农,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农民被迫流亡,危及封建秩序。针对这一问题,晁错上了这篇奏疏,阐明了要使农民附着于土地的观点,提出了重农抑商的主张和入粟拜爵的办法。实行这样的主张和办法对于暂时改善农民的处境有一定作用。 《论贵粟疏》是晁错上给文帝的一封奏疏,文章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贵民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即通过交纳粮食可以买爵免罪。   本文论说有力,办法具体,汉文帝欣然采纳了此建议。   文章从古代圣王治国之法、当今农民生活状况、法律条文与现实的矛盾、民贫商富的潜在危害等几个方面分析,立论深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文风朴素无华,但质实恳切,故多被后人所称道。 三、串讲课文   【原文】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1)食(sì)之:给他们吃。“食”使动。? (2)衣(yì)之:给他们穿。“衣”动词。? (3)为开其资财之道也:[而是因为圣王]给他们开发了积聚财物的方法。为,因为。资,积蓄。资财,积聚财物。道:途径。? (4)捐瘠(jí)者:被遗弃和瘦弱的人。捐,抛弃;瘠,瘦。? (5)以:连词,因为。 备:指备荒的物资。 众:多。 (6)不避:不让,不次于,不亚于。 (7)遗利:余利,这里指未经开发的潜力。(8)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意思是山林湖泊的财富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9)游食之民:不以农业为生的人,包括从事手工劳动、商业的人与学者。 (10)归农:回归农业生产。农,用如动词,从事农业生产,务农。 【参考译文】贤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国家,老百姓之所以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他能种出粮食给老百姓吃,织出布帛给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财源的办法。所以尧、禹的时候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家没有被遗弃和因为饥饿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这是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 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和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的时候,加上没有几年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土地还有利用的潜力,老百姓中还有未被开发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完全开垦出来,山林水泽的资源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社会上还有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人民还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原文】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1不地著zhuó:不著于土,即不在一个地方定居。著,附着。 《汉书·食货志》:“理民之道,地著为本。”颜师古注:“地著,谓安土也。” 2民如鸟兽:老百姓如鸟兽一样[四处奔走求生]。3之:连词,主语+之于。 4轻暖:指轻柔而暖和的衣服。 5甘旨:味美可口的食物。6不顾:不考虑。 7人情:指一般人的情况。 9终岁:整年。 8再食:吃两顿饭。再,两次。10保:抚养,养育。11务:用作使动用法,使……致力于。12薄赋敛:减少田赋税收。 13仓廪lǐn:仓,谷仓。廪,米仓。 【参考译文】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作坏事的。他们生活贫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