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到“面”大突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线”到“面”大突破

从“线”到“面”大突破   62年前,刚刚褪去战火的山城重庆,铁路建设的烽火随即点燃。1950年6月15日,时任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在重庆西南军区大操场上,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参加成渝铁路建设的筑路大军,成渝铁路建设大幕就此掀开。在气势磅礴的筑路大军之中,有一支英雄的队伍一直伴随着建设洪流高歌猛进,他们穿越巴山蜀水,踏遍云贵高原,汗洒湖广大地,为共和国铁路建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们就是中铁五局六公司(以下简称“六公司”),一个曾经以铁路铺轨为主业的专业性新线铁路运输处,在历经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后,几经阵痛终于化茧成蝶,开始了从铁道“线”上的铺架施工向其他领域“面”上拓展的展翅飞翔。   滚滚向前的新线铺轨   就在成渝铁路开工的前三天,六公司的前身新线铁路运输管理处(以下简称“新运处”)在重庆菜园坝组建成立。这支年轻的建设队伍,在共和国旗帜的引领下,义无反顾地投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热火朝天的大会战之中。   刚刚起步的共和国,百废待兴的制造业根本无法向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现代化的设施,凭着原始落后的钢钎、大锤、十字镐等工具,筑路大军们用超乎寻常的毅力,肩扛手抬,手抓钢轨,挥臂打钉,绞车拖梁,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设者们用潮涌般的心血将西南人民半个多世纪的铁路梦想变成了现实。1952年7月1日,由成都开出的第一列火车发往重庆,标志着全长530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毛泽东主席欣然为成渝铁路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这是刚刚起步的共和国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对新中国铁路运输建设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就在成渝铁路通车的次日,新中国又一条铁路干线宝成铁路破土动工,这是四川从陆路穿越秦岭、通往陕西、走向中原的大通道,其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十分重大。但该工程因为要穿越难于上青天的秦岭,再加上施工手段简陋、工艺落后,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建设者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尤其是新运处的广大职工,崇山高没有他们的意志高,困难大没有他们???往无前的决心大,他们全部采用无动力装置的架桥机成功地将871孔桥梁安装到位,创造了钢桁梁每小时拖拉45.44米的施工纪录。面对大智大勇的建设者,巍峨的秦岭也不得不低下佩服的头颅。宝成铁路打开了“天府之国”对外开放交流的大门。   马不停蹄的铁路铺架施工,使新运处足至白山黑水,相继承担完成了湘黔铁路和枝柳铁路铺架。尤其在黔桂铁路都贵段铺架中,新运处勇挑重任,不辱使命,争分夺秒地提前半年时间将铁轨铺到贵阳,结束了贵州省会不通铁路的历史。   1964年,铁路建设掀起西南大会战,新运处分别在贵昆、川黔、成昆铁路同时施工,队伍骤然扩大到一万多人,会战高潮迭起。为了快速推进施工,新运处积极改造技术装备,特别是在贵昆铁路开始革新使用铺轨机铺设混凝土枕轨排,由此开创了铁路机械化铺轨新局面。会战期间,新运处由于勇于创新,创造了首次在整体道床上铺设长度为500米的无缝线路、首次架设柔性墩桥、首次采用硫磺锚固轨枕螺栓、首次铺设轨枕板等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多个第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铁道部“北战大秦、中取华东、南攻衡广”战略引领下,新运处再挑重担,先后承担了三茂线、衡广复线、浙赣复线、云浮支线等工程的铺架施工。一场场令人惊心动魄的硬骨头仗、一处处叫人寝食不安的艰难险阻,纷纷被新运处的建设者们化险为夷、成功破解。三年决战衡广线,他们圆满完成了全国最长的大瑶山隧道和南岭隧道的铺架,创造了当时隧道内日铺轨枕板道1.8公里的高产纪录,并以优异成绩荣获了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   新线铺架滚滚向前,壮士断臂所向披靡。新运处在斗衡广、搏枝柳、攻南昆、拼宝成的征战中,以全新的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殊风采,铸就起了共和国一条条促进社会经济腾飞的大动脉。   寻求转变的破局之役   然而好景不长,因铁路建设压缩,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任务大量减少,加之枝柳线移交正式运营后,新线铁路临管运输基本中止,大批员工待工,新运处进入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未来之路如何走?严峻的现实引起了新运处领导深沉的思考。新线铺架固然是新运处主业,但是仅仅在“两条线”上走四方难道就是企业孜孜不倦的终身追求吗?更何况,拥挤在这条狭窄“线”上“吃饭”的不但人满为患,并且受国家政策影响特别大,“朝饱晚饥”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企业不得不深谋远虑。在审时度势中,新运处开始了新的探索。   1992年1月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如春风沐浴使得神州大地生机盎然,新运处领导毅然决定“找米下锅”,寻求“线”以外的发展之路。一时间,衡广复线换碴工程、房建、浦市排洪工程等非铺轨的中小施工项目纷纷光顾新运处,企业似乎获得了一丝生机。   然而,这仅有的“救命稻草”并不能真正解决向新运处日益逼近的生存危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