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衣壮信仰仪式中应对旱灾传统智慧与经验
黑衣壮信仰仪式中应对旱灾传统智慧与经验
摘 要 2009年夏至2010年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尤其是连年平均降雨1730~2133mm的那坡黑衣壮地区也遭遇干旱威胁,让人反思。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发掘黑衣壮族群宗教信仰中对“水”的认知以及 “保命保福”的信仰仪式蕴涵的应对自然灾害的传统智慧与经验。得出这一仪式的核心结论:树就是“命”,树就是“福”。从中可以获得解决西南干旱问题的根本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即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
关键词 干旱 信仰仪式 黑衣壮
中图分类号:K281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点旱灾情况概况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共9975户人家,5万多人,主要集中居住在广西那坡县的城厢、龙合、坡荷这 3 个乡镇的大石山区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雨1730~2133mm。那里山多地少,石头多泥土少,大部分山体呈现为黑色山岩。2009年8月以来,那坡县各乡(镇)普遍干旱少雨,出现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这是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造成大部分水库、山塘、水池、水柜等蓄水工程干枯,河流及供水水源断流。黑衣壮族群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甚至需要以外界送水的方式加以解决。
2 应对干旱的措施
2.1 社会机制组织抗旱
由于灾情严峻:受灾人数多,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干旱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当地黑衣壮自主抗灾的能力,社会机制成为抗旱救灾的主体对其进行救助。科学抗旱救灾工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组织大型运输车、拖拉机等机械运水车运水,武警官兵送水,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帮助受灾群众寻找水源、打井取水;二是增加抗旱资金投入,加紧水利设施建设、维修工作,等待降水以便有效蓄水。
另外,社会非正式组织参与抗旱救灾,发起了爱心捐赠救助活动。
在政府与社会群体支助下,投入资金及技术努力帮助受灾主体进行抗旱救灾的情况下,那坡大石山区的灾情得到有效的缓解。
2.2 黑衣壮自主组织抗旱
除了政府与社会帮助抗旱救灾之外,受灾主体更积极寻找水源,黑衣壮老老少少主要通过摩托车、农用车运水,翻山越岭背水、挑水、到取水点提水、利用马驮水等途径解决燃眉之急。
3 干旱成因的主客位观点
目前抗旱方式虽有效缓解了喝水的难题与困境,但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彻底解决存在的干旱隐患。笔者经查阅前人对黑衣壮研究的资料及田野调查发现,当地黑衣壮受灾主体与主流社会对造成旱灾的主因所持观点存在差异。
3.1 社会机制对干旱的解释
主流社会认为干旱是自然气候造成的结果。这是根据水利、气象专家及学者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形成的看法。他们认为罕见的极端气候是大石山区旱灾发生的主因。另外,农村水利基础仍不完善、存在诸多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
3.2 当地黑衣壮对干旱的看法
笔者调查发现,黑衣壮受灾主体对旱灾成因的看法与主流观点有别。在被问及以前有没有这么干旱的情况时,居住在大石山区的村民摇头叹气表示没有。当地黑衣壮老人告诉我,“我活到73岁,从没遇到过如此干旱的情况。”吞力屯里一个小学校长委婉地对我说,“小时候,雨水多,树很多,药很多,很多动物野兽。后来人多了,为了种庄稼多产粮,砍了好多树啵。唉,下一场雨,大雨一打,洪水一冲,玉米收成就去了一大半了”。被问及知不知道为何会如此干旱时,他们或感到迷惘,连连摇头说不知道,或认为是“不知道谁做了不好的事情,天公作怒了”。这次特旱让他们感觉到惊恐、担心、没安全感。
4 问题的提出
黑衣壮居住的大石山区年平均降雨为1730~2133毫米,与北京的平均年降水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降水量是1123.7毫米相比,雨水十分充沛,算是很湿润的地方了,这种情况下面临干旱等极端干旱的生态现象不得不让人惊诧。降雨如此丰富的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必然有值得调查的因素。黑衣壮有饮酒之风,说明历史上黑衣壮所产粮食足够维持温饱,甚至可以推测那里曾经风调雨顺。相关学术文献资料也说明那里20世纪50年代之前并不干旱,那时植被茂密,生活资源丰富。而目前,除了“风水林”和偏远山顶之外都是裸山。而当前那里生态环境最大的变化便是干旱和石漠化,这是否同时也说明其余裸露的地方与树木的大量砍伐有关呢?
5 黑衣壮对人与自然互存的传统文化传承
与社会正式组织的科学技术强力抗旱方式不同,从黑衣壮的传统文化可知,他们自然有一套与环境共存,应对旱灾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通过对他们的宗教信仰及宗教仪式的理解与分析,自可发掘出当中蕴藏着的他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认知模式及其应对旱灾的生存智慧和地方性经验。
(1)黑衣壮宗教信仰中的生存智慧与地方性经验。据实地调查与相关学术文献资料研究可知,黑衣壮人信仰道教,信奉“三官大帝”。他们认为“玉清圣经元始天尊、上清灵宝三师天尊、太清仙经道德天尊”这上、中、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