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组织间现代博弈.docVIP

商事组织间现代博弈.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事组织间现代博弈

商事组织间现代博弈   摘 要:毋庸置疑,公司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制度设计当下存在着的致命弊病严重削弱了其发展的气势。作为非公司组织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合伙是当之无愧的“元老”,但其独特性的制度却遭遇了发展困境。风云际会,多种有利因素的综合作用,迎来了非公司组织勃兴的良机。商事组织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历程阐明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它们彼此间消长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公司;封闭型公司;合伙;商事组织;非公司组织   中图分类号:DF411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30(2012)04-0054-13   引 论   “莱曼兄弟”等知名国际公司轰然倒塌的悲惨事实揭露出的公司自身存在的治理问题着实令人振聋发聩,它俨然成了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坊间,甚至有人断言:“大型金融企业垮台是因为它们不再是合伙。成本居高不下的公司监督机制对阻止这些企业的倒闭毫无裨益。”①作为导火索,“金融危机”的引爆触发了人们对包括合伙在内的非公司组织的关注的敏感神经。②   众所周知,商事组织是市场经济的关键载体,从法学的角度可分为公司(corporation)与非公司组织(un-corporation)两大类。③前者是指独立于股东,按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参与交易活动的商事主体;④后者作为商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涵盖普通合伙、有限合伙、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变体。现今,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家庭成员以及朋友之间成立的小型企业、较大的专业型企业和各类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等形态往往以普通合伙的面目出现;有限合伙则广泛适用于“遗产计划”以及诸如创投资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投资工具中;有限责任公司更是不可胜数,从独资企业、小型商店到拥有数千投资者的公众型企业都乐于选择这一组织形态。⑤   无可厚非,合伙的出现远早于公司。学者通常认为,合伙之所以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而没有“寿终正寝”,得益于它吸纳了诸如集中化管理、有限责任等公司化“元素”。然而,在Ribstein看来,内镶着以上“元素”的非公司组织在现代公司兴起之前早已存在,其基本特征承继于合伙而不是公司。换??话说,非公司组织的勃兴并非公司的现代扩张,而是在公司占据主导地位较长时间之后的复兴。基于此,他将商事组织的当今发展描述成非公司组织的勃兴。⑥   在自商事组织诞生至19世纪下半叶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合伙一直扮演着商事活动载体的主角。与此相反,此时所谓的公司几乎皆是由政府运营或者与政府关系密不可分的企业组织,它们在私人经营活动领域中并不扮演重要角色。⑦然而,自19世纪末期开始,公司迎来了其崛起的“春天”。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公司发展愈加繁盛的景象截然不同,合伙不断遭受着“死亡”的威胁。当下公司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瓶颈,致使其举步维艰。消弭这一困境的办法还得转到快被“遗弃”的合伙身上,剔除横亘在商事组织间的人为障碍成为激活商事组织发展的重要步骤。也就是说,打通有限责任与合伙之间的壁垒成为非公司组织兴起的不二选择。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加之各种因素的持续助推,出现了非公司组织勃兴的发展势头。而且,更让人吃惊的是,按照Ribstein的观点,非公司组织与公司之间似乎均衡的分工格局并不会持久,因为采用公司形态运作的大企业要为监管问题支付高额的成本,而非公司组织的出现又为这一难题的破解提供了可能的替代方案。⑨   商事组织发展错综复杂的“乱象”,让人对下述问题颇感疑惑:为什么合伙等非公司组织没能像公司那样“炫目多彩”?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它们在19世纪公司日趋“方兴未艾”的局势下变得“黯然无光”?又是什么因素促使它们现今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并日趋与公司公开抗衡?难道公司真的遇到其发展史上的“滑铁卢”了吗……笔者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从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多维视角尽力给出一个合理化、系统性的详尽阐释。   一、探究现代公司面临的尴尬境地   (一)所向披靡的“公司军团”   1.工业革命:公司崛起的天赐良机   根据商事法的基本理论可知,合伙具有较为浓厚的人合性特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合伙的这一特征契合了社会的现实需要,因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经济组织中牢牢占据绝对优势。可是,工业革命的到来对传统格局带来了致命性的冲击:企业家对资本的需求量之大绝非单个资本家可以承担得起,因此,从资本市场上募集更多的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理想渠道。为了满足这一刚性需求,一种与合伙结构迥异的组织形态迎合了企业家期望迅速集中资本并分散风险的需求,这便是公司。这一组织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海外贸易业、运河开凿业、公路与铁路修筑业、金融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⑩可以说,工业革命彻底颠覆了合伙作为基本商事组织“第一把交椅”的传统格局。B11正如有学者所言:“没有什么可以比商事公司法在一个世纪里的巨大变化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