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二)
Population ecology
李云凯
5.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4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5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5.1生物种的概念
5.2 种群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5.3 物种形成
6 生活史对策
7 种内与种间关系
5.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对种群的遗传结构、进化机制和物种形成的研究是紧密结合种群遗传学的当前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主要方面。种内个体的基因型(决定特定性状的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和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状特征的总和)的构成及其代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反映了种群的质的特征,并与其数量动态密切相关。
5.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4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5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5.1生物种的概念
5.2 种群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5.3 物种形成
6 生活史对策
7 种内与种间关系
5.1生物种(Species)的概念
林奈物种:形态相似,可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物种是不变的、独立的,种间无亲缘关系。
达尔文物种:物种是可变的,种间有亲缘关系。人为划分的分类单位。
现代:具有形态相似性与遗传相似性的种群。种内形态和遗传相似性大于种间的相似性,承认种间和种内都存在差异。
Mayer(1982)提出,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与其它单元生殖上隔离),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5.1生物种(Species)的概念
生殖隔离是生态学(生物学)对物种进行区分的可靠标准,但分类学、古生物学需要其他可行的标准。
5.1生物种(Species)的概念
生物种的特点:
①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的类,而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态、行为、相互识别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
②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改变的个体的集合。
③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5.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4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5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5.1生物种的概念
5.2 种群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5.3 物种形成
6 生活史对策
7 种内与种间关系
5.2.1基因、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基因(gene):基因是带有可产生特定蛋白的遗传密码的DNA片段。基因是成对结构,由两个等位基因构成(种群中可能有两对以上),每一等位基因来自一条同源染色体。两个等位基因如果相同为纯合的,不同为杂合的,杂合的基因可以共显性,更多的是仅一个基因为显性,另一个为隐性。
基因库(gene pool):种群内所有个体基因的总和构成基因库。如果染色体一个座位上有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则基因库是多型的、表现型是多态的。
5.2.1基因、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哈代-魏伯格定律(Hardy-Weinberg law)
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这种状态称为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5.2.2 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5.2.2.1 变异
变异是自然选择、进化的基础,也是进化的结果。种群内的变异包括遗传物质的变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特别是酶)的变异和表现型的数量性状的变异。
5.2.2 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5.2.2.2 自然选择
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适合度W不同,各基因型的适合度除以其中最大的适合度即为相对适合度。相对适合度的极差即为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ient),选择系数越大,自然选择强度越大。
5.2.2 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5.2.2.3 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用1/N作为遗传漂变的指标。种群数量越大,遗传漂变越弱。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两种进化动力,如果其中一个强度是另一个的10倍以上,一般可忽略另一个的作用。
自然选择
遗传漂变
进化动力学说
中性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由突变和遗传漂变引起的,不包括自然选择。强调,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在选择上,往往是中性的,与其所取代的另一等位基因既不有益,也不有害,因此在分子进化中,自然选择几乎不起作用。
筛选选择说:遗传变异是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综合作用。认为多数突变是有害或中性的,有益的很少,自然选择使有害的突变减少或消失,允许其它的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8设计开发论证报告.docx VIP
- 管理会计预测分析练习题.docx
-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建设项目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学习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答题.doc VIP
- 中煤图克项目BGL炉资料整理解析.docx
- 中考英语话题复习《建议》课件(共13张PPT.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