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殡葬与墓志铭
* 殯葬與墓誌銘 * 殯葬文化變遷與改革過程 喪葬禮儀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歷代厚喪薄葬禮儀的變遷 中國古代喪禮的基本特徵 東西方死亡文化認知的差異 一、喪葬禮儀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喪葬禮儀是中華文化中的人生四大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之一,也是古今中外各民族都相當重視的禮儀。 狹義上,僅指喪事操辦中的行為及語言規範,即人們所指的殯葬禮儀。廣義上,則還包括葬式、陵墓、廟、碑銘、祭祀、神道擺設、陪葬物等規定。 主觀上,喪禮幫助人們維持心理平衡並進行社會教化。 客觀上可以產生文化認同的作用,因此可以從喪禮中窺見該民族的總文化背景。 進而,通過喪禮,我們還可以認識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不同意義。 二、歷代厚喪薄葬禮儀的變遷 殷商時代重鬼神,肆行「隆喪厚葬」。 周朝開始以「禮」規範殯葬制度。 春秋以後,周王室衰落,諸侯王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實行隆喪厚葬。 西漢文帝推行「簡喪薄葬」。 東漢光武帝,提倡喪葬簡約;朝代中期,民生富裕,又興起隆喪厚葬的風氣。 魏晉南北朝三國時期,崇尚簡約的殯葬儀式。 唐以後宋、明、清各朝代制禮最為嚴密,國家開始直接干預殯葬。 明朝時期,當時風水觀念的厚葬儀式相當泛濫。 清代大體繼承了明代的這些規定。 三、中國古代喪禮的基本特徵 喪禮構成周禮的重要內容,周禮是用來治理國家的,它具有社會治理的功能。 中國傳統的喪禮中浸透了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構成了二千多年中國傳統喪禮的基調。 (一)重孝道 「孝,禮之始也。」 倡導孝道,以孝道敦厚人心,進而促進社會治理,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喪禮文化的核心。 (二)明宗法 中國古代的喪葬活動基本上是在宗族範圍內進行的,喪禮的規定也因人們之間血緣關係的遠近而各有不同。 主要是顯示或提醒他們之間的血緣親疏關係,同時也是在促進宗族內部的團結。 (三)顯等級 「生享富貴,死極哀榮」,這是中國人傳統的也是最高的生死追求;同時也在顯示死者的家族親屬的社會等級。 中國死亡文化中的等級制度,全面地體現於關於死亡稱謂等觀念形態、喪事、祭祀等操作形態和墓葬等實物形態之中。 中國古代的喪禮是包含著最復雜的社 會含義和最具條理化的一整套系統規 則,現存最早的見於西周三禮,後世 各朝雖各有損益,民間亦有變通,但 基本精神未曾改變。 四、東西方死亡文化認知的差異 (1)我國的宗族制和西方的教會制 (2)國人重外在形式和西方人重內涵 (3)東方風水觀和西方環境觀 (1)我國的宗族制和西方的教會制 東方:「宗族制」。重血緣、重家族、重孝道。自古認為「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西方:「教會制」。人的生和死是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死亡是靈魂擺脫了軀體而蒙主寵召。 (2)國人重外在形式和西方人重內涵 東方:講排場、風水、墓室要堅固。 西方:提倡「簡喪薄葬」。主要是以追思死者生前的成就來看待喪禮。 (3)東方風水觀和西方環境觀 東方:中國自古重視相地術,到了東漢開始重視喪葬與風水。 西方:相當注重與環境配合的墓園規劃,給人安寧、乾淨、空氣清新與環境融合的感覺。 資料來源/lu/essays/funeral/reform.html THE END 謝謝各位的參與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