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三教案-城关镇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三》教案
城关镇西华小学 吴芳青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语文天地”中安排了写摘录笔记、品句子、读一读、背一背等语文练习。“畅所欲言”采用聊天的形式,增进学生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了解,拓展知识面。“笔下生花”继续练习记事,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修改字句。“金钥匙”引导学生学找重点词句,继续学写摘录笔记。
教学要求
继续学写摘录笔记。
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积累各族谚语。
阅读《做客喀什》,感受新疆喀什的民族风情。
积累古诗。
畅所欲言:开一个“民族之花”的聊天会。
习作(任选一项)。写我和中国结(剪纸……)的故事;介绍一种民族工艺品;介绍一种少数民的节日、习俗或活动,会评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畅所欲言: 开一个“民族之花”的聊天会。
2、习作并进行评改。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
继续学写摘录笔记。
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积累各族谚语。
教具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二、语文天地练习。
1、学写摘录笔记
本单元教师对学生的摘抄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而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并进行自学.
出示摘录中的词语。
1、读准词语,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2、抄写画线词语,注意预防错别字。
3、有感情地读句子,模仿着写几个句子。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表达的感情
1、在课文中找出下面三句话(1、河!2、到了,快到了!3、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然后自由读相关自然段。
2、全班齐读。
3、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感请。
4、全班反馈。
三、积累谚语
1、出示
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
维吾尔族谚语
自由读后了解意思:人要多行动才会成功。
谈谈感受。
另搜集与行动有关的名言。
自己仿写一则有关行动的名言。
2、出示
想要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想要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
裕固族谚语
(1)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
(2)了解句子的意思:要想找到宝物,就要付出行动。
(3)朗读。
(4)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四、积累古诗
1、读(唐)王维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理解古诗。
(1)画出节奏,读准节奏。(2)大致了解诗意。(3)朗读诗歌。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1、抄一抄“读一读”中的谚语。
2、继续搜集少数民族的谚语。
3、比一比,再组词。
姿( ) 代( ) 勒( ) 即( ) 羞( ) 狗( ) 宠( ) 柿( )
资( ) 伐( ) 勤( ) 既( ) 差( ) 拘( ) 宏( ) 饰( )
4、读一读。
一匹马的好坏,赛场里比一比;一个人的好坏,众人中听一听。
———蒙古族谚语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
———藏族谚语
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水族谚语
聪明人量力办事,糊涂人一步登天。———哈萨克族谚语
刀不磨快不好砍材,孩子不教育不能成才。———景颇族谚语
第二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
1、阅读《做客喀什》。
2、畅所欲言———开一个“民族之花”的聊天会。
教学过程
一、阅读文章做客喀什
(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
(3)自由阅读,了解内容。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二、畅所欲言———开一个“民族之花”的聊天会。
1、组成小组交流自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
2、汇报 例: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壮族———对歌
3、台上台下交流。
三、布置作业
将口语训练的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少数民族有许多节日、习俗,你都知道的有哪些?
2、出示写作的题目
(1)介绍你所了解的一种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或活动。
(2)组成小组,组内交流我和中国结(剪纸……)的故事。
(3)向同桌介绍一种民族工艺品。
二、讲述写作要点
例:工艺品 1、总体印象。2、外形。3、结构。4、作用。5、有关的故事。
三、进行写作
四、布置作业:继续写作。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批评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