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非物”——关于四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研究.docVIP

“物与非物”——关于四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与非物”——关于四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研究

“物与非物”——关于四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研究   摘 要:本文立足于四川地区的土布——荣隆夏布,试图以它作为中国乡村社会生活形态变迁中的典型个案加以研究,透过对其历史、现状及发展线索的梳理和关照,借以说明,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民间工艺品的“非物质”特性固然重要,但是更不应忽略的是对其背后“物”的特征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四川荣隆;夏布工艺;乡村社会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39-02   一、四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产生的地域环境与自然生态   (一)荣隆地区夏布历史沿革   夏布指的是一种用苎麻原料手工分丝、绩麻织成的织品,因其多用于制作夏季衣被和蚊帐,而得此名。作为全国生产传统夏布的三大产地之一的四川荣隆地区,具体来说,指的是四川隆昌、重庆荣昌盘龙镇、内江观音滩等地。在地理位置上,隆昌县位于川东,荣昌位于渝西,两县毗邻接壤,名字仅差一字,发音也极为相似,因此,历史上,当地人都将“荣隆二昌”统称为“荣隆地区”。荣隆地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全国著名的立体史书——石碑坊之乡,又因生产宫廷贡品“隆昌夏布”和中国三大名陶之一的“荣昌土陶”而享誉神州,驰名中外。   据地方志记载,“隆昌县,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割重庆府荣昌县及泸州富顺县地置,属叙州府,以隆庆年号为名。永、荣、隆、内四县,都在大江以北,是嘉、涪与沱江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自隆昌置县以来,一直与荣昌分隶叙、渝二府。”①在近代,两地仍被分开管辖,但两县山水相连,民风相近,面积相仿,人口相当,民间来往也十分频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四川地区曾广为流传着一首民谣:“潼川豆豉保宁醋,荣隆二昌出夏布。”②荣隆地区的各乡历来把种麻、绩麻、织布,作为从事农村农业生产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副业生产。该地区夏布生产起源很早,在汉代称夏布为“蜀布”,外销大夏国(即当今的阿富汗和印度北部)。《元和郡县志》③中有“昌州贡筒布、斑布”的记载,这里的昌州即“大足、昌元、静南、永川”四县,而这四县中独昌元(今荣隆地区)素产夏布。《太平寰宇记》④亦载有“昌州产斑布”的记录。在唐、宋以来,夏布作为昌州的特产,享誉四方。   (二)荣隆地区夏布与移民文化的关系   荣隆地区夏布的生产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由于明末张献忠率领的反清农民运动遭到清朝统治者的严酷镇压,使四川人口锐减,清政府不得不大量迁移湖、广等地的人口填至四川。而荣隆地区是各地移民由重庆进入川中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其中闽、粤、赣的客家人迁居荣隆地区的为数甚多。入川的移民定居后,都大规模修建各自的会馆,而修建会馆的多寡是与各省入籍四川的人数成正比的。根据对现存会馆的统计,客籍会馆占会馆总数的2/5以上,可见客家人在荣隆的数量之多。以荣昌盘龙镇为例,该镇现有人口78000多人,客家人的后裔就有30000余人。其中大建村3960人中,客家人就有2800人,占全村人口的77%,至今该村上下,不论长幼都还能说流利的客家话。除客家人外,湖南浏阳,江西万象,潮州等地的移民也大量迁入四川,这些地区都曾是夏布生产的重要产地,随着他们的迁入,带来了大量种麻,绩麻线,织布的技术。在文化和习俗的交流、融合中,移民文化逐渐分化形成了一个个特殊的移民聚落,各种规模的村落也随之形成,使得夏布的生产在跨出小农经济自产自足的单一模式后转向了不同村落间的交易。约在公元一八五零年左右荣隆地区的夏布工艺开始由最初的自产自足,转向成熟的商品性生产。   二、西南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的人文环境与文化生态   (一)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简介   夏布历史悠久,自汉代起由于其制造技术复杂、工艺精美曾一直作为贡品上缴朝廷。夏布原料挑选考究。其原料麻属于亚热带植物,好温畏寒。当地手工艺人要制造一段精美的夏布,首先应当对麻的生长、成熟、产量、质量的规律及水分的要求掌握十分娴熟。待麻收割后,必须选用厚薄均匀、色白块宽的优质原麻才能用于制作夏布。夏布制作工艺十分独特,至今人们的生产制作仍沿袭着几百余年来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其工艺流程为:绩线—绕线—排线、浆纱—绕芋子—织布五个工序,其过程依次经过分丝、绩麻成线、牵经、上浆、织造等。坯布的布面须平整丰满,布边整齐才能制作出一匹上好的夏布。布的质量与麻线配搭的均匀与否息息相关,而这全要靠工匠们的肉眼判断取得。   (二)荣隆地区夏布生态性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夏布是民俗文化与实用美学的典范。由手工绩成的麻线编制而成的夏布,可织成平布和罗纹,其后可通过漂染印花,制作成蚊帐、衣物或挂饰、窗帘,既是生活用品又可用于审美,点缀。编织印染与民间美术结合一体,使之成为了当地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随着手艺人的创新与不断实践,已开拓出了夏布更为广泛的用途。低档产品用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