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十里官渡峡 诗里飘出水寨仙洞
三十里官渡峡 诗里飘出水寨仙洞
清人吴连科的诗句“入峡疑无路,依山好放船。千仞神仙壁,一线瓮中天。水寨龙长卧,鱼滩鹭自眠。白芦终古散,待访洞中仙”,正是对官渡峡三十里景致的完整写照。
峡中最著名景点为“一线天”,此处的一线天与别处不同,从河上仰望,由于绝壁高深,遥遥于天际的一线白光飘渺暗淡,加之两岸岩石突兀压迫,船行其间时,感觉如同被鲸鱼吸入腹中一般奇妙。其次是“苗家水寨 ”遗址,当地龚氏祖先为避兵乱,居住于峡内三面环水、一面绝壁的孤山之上,如今水寨石门、祠堂等遗址尚存。此外还有在半山腰悬空而建的神庙、如仙人洞穴般的悬棺群、少女般亭亭玉立的石人等。
入峡疑无路,依山好放船
官渡峡绝壁既高且陡,由于在这种山峰上步行异常困难,因此直到清代,在这座大山中都没有人工开凿道路的痕迹。所以,走水路成了当时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且方便许多。在官渡河大桥下乘船溯江而上,大约前行半公里,便能入峡。因此才有了“入峡疑无路,依山好放船”的说法。
峡内峡外,仿佛两个世界。入峡后,抬头蓝天一线,低头绿水一泓。桨在江面溅雾飞花,船儿驶过,水在空中,人在雾中,其趣悠悠,其乐融融。再看“飞水”之上,两岸不时有巨大的岩石从人们头顶横到江中,岩石底部仿佛乳石倒悬,有似“牛肝马肺”,有似“龙吐舌头”,形态各异,色彩不一。
千仞神仙壁,一线瓮中天
愈往里走峡愈深,船工时而用篙竿上的铁钩,勾住岸上岩石,拉船前行;时而篙尖点进岸边岩隙,撑船而进。小船行至官渡河中段,会偶遇一个“挂”在右岸绝壁中部的寺庙,令人啧啧称奇。寺庙凌空而建,飞檐翘角,像从绝壁上长出来的一样,气势恢宏。庙下的坡地是一片翠绿的野竹,庙顶距崖顶约150多米全是白岩,远看就像镶嵌在绝壁上的一幅画,精妙绝伦。由于该庙初建时的名字难以考证,因为地处绝壁,于是当地人就称它“神崖庙”。
黔江史志对神崖庙也没有记载,它的来历也只能在当地人口中听闻一二,至于是正史还是野史,也无足轻重了。据传神崖庙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有三间房子,依着香火的兴旺与否???着几个到十几个和尚,上神崖庙的路全是石工用錾子在石岩上凿的“天路”。如今的神崖庙虽是八十年代修葺再建的产物,但依然香火旺盛,每天都有川鄂湘黔边区的香客来这里燃烛化纸,许愿跪拜,鞭炮声不断在峡谷中回荡。
一线天景观是官渡峡的“镇峡之宝”,有“不看一线天等于未到官渡峡”之说。它位于官渡河中段,深溪河汇入阿蓬江之处。这段300多米长的水路从汇合口往里走,峡谷越来越窄,最初打渔船能“大摇大摆”地走,走约100多米后,打渔船就只能“小心翼翼”地慢行,再走过200多米后,“一线天”出现了,打渔船也就只能一点点向前挤。
著名诗人傅天琳乘船经过时,船舷就曾在这里“擦”到了峡岩。诗人伸出双手捧着峡石亲吻了一下,写诗赞道:“进了峡谷才知你的细腰/细如游丝。我必须跟随一条鱼/才能啄开一线天的裂口/走进这绝世的美景。”
水寨龙长卧,鱼滩鹭自眠
阿蓬江从舟白街道舟白社区入峡,分上峡、中峡、下峡三段。过了一线天继续前行,在下峡口处原有一小镇(官渡河场)。传说,赶蛮拓业时,官府派兵捉拿驻扎在官渡河的苗人首领。官兵刚到河边,石人山的“石人”就高喊“官兵渡河了!”在河边钓鱼的苗人首领听到喊声后,爬上水寨躲了起来。据说,这便是官渡峡名字中“官渡”二字的由来。笔者对“石人”非常感兴趣,一打听才知道,传说中报信的“石人”,其实是一堵悬崖,高10余米。远看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所以也被当地人叫作仙女峰。
这一得名过程虽是传说,但官渡峡中的苗人寨却是一直存在的,在黔江县志里有清楚记载:“官渡峡里的苗人寨占地约10000平方米,最初是龚姓苗人为躲避官兵、土匪的掠夺而修建的避免所,后来成了苗人们的长居之地。它三面环水,北面倚着峭壁,无藤箐可攀,也有人叫它水寨。因为地形特殊,从未被攻破,从唐至清共存在了一千余年。”
当地人说,水寨是古代龚姓部落的“首府”。它位于阿蓬江与深溪河交汇处的山顶,山脚深不可测的河水,形成水寨的天然“护城河”。其山势陡峭,怪石嶙峋,灌木丛生。上寨时除用脚找着力点外,还要用双手抓住岩缝和藤蔓,然后攀岩而上。进寨出寨,只要一脚踩空,就会从悬崖上摔下来,掉进深不见底的谷中。过去,山上还有滚木礌石,使得想上山寨打劫的人无法靠近。现在,山上荆棘丛生,已找不出路的痕迹,根本无法上寨。
龚氏家族定居水寨后,就常遭到官兵侵扰和土匪抢劫,但龚氏家族一直坚守水寨,保护自己的家园。清朝改土归流时,官兵把龚氏家族围困在水寨山顶上,苗人们危在旦夕。关键时刻,龚氏家族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把巴山豆和葛藤碾细,灌入竹筒烧熟,剖开竹筒,制成“粪便”。又用稻草编织了一些一尺多长的草鞋 ,将鞋底在砂上磋磨,恰似穿过的一样,然后把“粪便”和“草鞋”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