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宝道情皮影戏遗落人间梦幻童话
灵宝道情皮影戏遗落人间梦幻童话
斑驳的木架、雪白的幕布、恍惚而温暖的灯影、慷慨激越的锣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皮影……仿佛是遗落在人间的童话,这一方小小的舞台,承载了一代代皮影艺人的理想,也曾无数次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表演。”这句话说的是皮影戏。大凡上了年纪的人,大都存留着儿时街头艺人弄“影人”的记忆,如今想在大城市里看场皮影戏几乎已成梦想。
据考证,皮影戏源于汉武帝时期。《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的妻子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时常思念。手下人李少翁便在夜间设一帏帐,请武帝在远处观看。不久,帐中出现了李夫人的形影——这是用皮刻人物造型,并用光源照射而形成的影像。后人改用厚纸或皮革剪影借光照射,演变成皮影戏,流传后世。
作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一种皮影戏,河南灵宝道情皮影的产生可追溯到明代,至今已热热闹闹地唱了几百年。起初,它由当地官宦人家或秀才、举人自拉自唱,后来流传到民间,遂出现道情艺人和唱板。历代艺人不断吸收当地民间音乐元素,后来又移用皮影表演的艺术形式,并借鉴戏曲音乐中的打击乐,使原来的“说唱道情”逐渐演变为富有灵宝地方特色的皮影戏剧种。
道情音乐生动独特,表演风格细腻中略带粗犷,其鲜明的特色与艺人所使用的乐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情的传统乐器主要有四弦、玉箫、月琴、渔鼓、简板、手板、碰钟等,据说这是传说中八仙人物所用的器物。后来,道情乐器在发展中有了一些变化,月琴为三弦所代替,玉箫为曲笛所换用,还加了二胡等弦乐器,但四弦、渔鼓、简板等特色乐器依然保留,其演奏风格始终未曾改变。道情皮影戏的唱腔总分为官调(喜调)和梅调(哀调)两种。除了曲笛外,所有演奏者都是演唱者。道情演唱鲜明的特点就是每唱一句或一段后的众人齐声合唱,且每种腔调都有富于变化的板式,以便适应各种人物及剧情的需要。
在灵宝,因为皮影艺人大部分演唱的都是道家始祖老子的故事,所以灵宝人尊敬地称之为道情,称皮影艺人为道情先生。村里或族中每遇大事,必请道情先生到场。道情先生演唱得有板有眼,群众听得聚精会神,绝无嘈杂之音。后来,道情又添加了皮影、木偶等道具进行演唱,使其形式越发多姿多彩。
小小幕布气象万千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这门已走过2000多年历史的“国粹”级民间艺术,似乎随着岁月的轮回正被人们渐渐淡忘。然而,在一些老艺人的眼里,这种“国粹”级民间艺术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他们的“精神故园”。灵宝市尹庄镇西车村的索辛酉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的老艺人。索辛酉从小就跟随本村道情班子5个很出名的老艺人学习,很快在班子里挑起了大梁。1954年,当时的灵宝县成立了灵艺皮影剧团,风华正茂的索辛酉担任团长。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灵艺皮影剧团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自发的表演团体——农忙时回家干活,农闲时组织演出。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索辛酉对道情皮影始终痴心不改。没有演出任务时,他独自奔波于陕西、山西等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走近红色金丝绒做成的简易幕布,一个神奇的天地展现在笔者面前。这就是“索家班”引领“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广袤疆场,也是他们弹拉说唱的一方舞台。据粗略统计,悬挂在幕后的皮影人物共有二三百种,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衙役跑堂、丫环媒婆,应有尽有。索辛酉介绍说,灵宝道情皮影戏的布景和人物用牛皮制作,人物均为剪影形象,大部分是从老辈儿那里传下来的,也有一些是买来的或别人赠送的。艺人们用布帐围成宽六七尺的“舞台”,油灯或汽灯、电灯照射皮影后,在白色纱幕上产生布景或人物造型。艺人双手操纵竹签、引线,一边完成剧中人物的文作武打,一边道白唱词,喜可让人神清气爽,悲能催人泪下。
索辛酉介绍说,皮影艺术在不同地区有着风格各异的不同流派,就皮影人物的造型而言,地域性特征十分鲜明。以陕西为代表的中国西北部地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精细秀丽,而以河北为代表的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传统皮影,人物造型淳朴、粗犷而不失典雅。灵宝皮影则兼收并蓄,在汲取各地传统皮影艺术精华的同时,又突出地方特色,使得灵宝皮影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乏。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会跳舞的道情皮影
皮影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音乐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据介绍,灵宝道情皮影过去曾演出的剧目达100余部,“文革”后至今,根据现代生活和发展的需要,索辛酉对这些剧目进行了整理,除保留原有的传统剧目外,又增添了反映现代生活的喜剧《三怕妻》《争丈夫》等。灵宝道情皮影另一特色在于,其题材以宣扬道教精义为主,其中八仙人物故事是其重点题材,特别是韩湘子的戏是演出中不可缺少的常备剧目。正如老艺人们所说:“打纸扎离不开糨子,唱道情少不了湘子。”正是因为洋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