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拷贝教”前世今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瑞典“拷贝教”前世今生

瑞典“拷贝教”前世今生   Ctrl+C和Ctrl+V,这是一个神奇的电脑按键组合,凭借它,人类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成几何数量级增长。但它也面临诸多诟病:盗版、不尊重产权、造成人类创新动力的减弱等等。尽管目前尚无定论,但已有人迈出了第一步:2012年1月,一个名为“拷贝教”的全新宗教获得瑞典政府的正式批准。短短几个月,这个教会已经席卷18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成千上万名追随者。拷贝教相信,“现代人类的生活是由数据构成的,分享数据的实质是分享人类自己”。      互联网宗教      短发、T-shirt、牛仔裤、双肩包,这是伊萨克·盖尔森的常见模样。很难想象这个年仅20岁,目前还就读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哲学系的90后小伙已经是一个宗教的创始人兼教主。2012年1月5日,他与瑞典海盗党(Pirate Party)党员吉斯塔夫·尼普以及其他一些朋友一道创立拷贝教(Church of Kopimism),历经15个月后,终于获得了瑞典政府的承认。   拷贝教的标志是金字塔形,里面有个大写字母K,联机状态下,这个符号的出现就表示你想被拷贝。“Ctrl+C”和“Ctrl+V”被简化为手势“C+V”,这是教会信徒们交流时的规定语言。拷贝教没有教堂,没有礼拜日,甚至很少在物理性的空间里聚会。作为一个年轻人的宗教,他们将互联网特点发展到了极限,常见的祷告方式是——通过服务器或网页来“聚会”。虽然拷贝教有信仰,但并不尊奉哪一位神。   尽管盖尔森和他的同伴信仰“Ctrl+C和Ctrl+V”已经好几年,但直到2010年9月的某一天,盖尔森才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登记为正式宗教呢?”但这个过程却历经波折。   在瑞典,当局对宗教管理的有关手续含糊不清。“我们申请了三回、费时一年多才获得批准。”瑞典法律规定了要想被承认为一种宗教须满足的条件:一个组织得要求其会众采用某种仪式定期做祷告或是冥想。拷贝教希望免去这些繁复的仪式,直接通过拷贝或复制信息就能完成祷告过程。这个说辞,在瑞典当局眼中,并不被认可。   但这并不影响拷贝教理念的疯狂传播。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瑞典拷贝教的信徒人数从2000多人增至近5000人。在拷贝教的Facebook主页上,超过7500人公开表示“喜欢”它,更多的人则是默默地践行着它的教义:共享文件。教徒不仅随时在网上下载或共享电影、音乐和书籍,还定期在网络聊天室碰面,讨论该教的各种问题,致力于避开版权雷区,将共享文档合法化。   美国机构的分教主克里斯托弗·卡尔米就是拷贝教的一名忠实信徒,据他介绍,美国分支机构如今已有450名教徒,其中约有30名活跃教徒,他们经常在网络上“复制、粘贴”。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终极思考,常见的问题是“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拷贝教的关注点并非人类,而是信息本身。就像盖尔森所说,“信息其实谈不上有什么生命。我猜,信息会被遗忘,但只要信息被拷贝下来,就不会被彻底遗忘。拷贝信息,就是放大信息价值的一种方式。”      海盗党      和很多24岁的瑞典年轻人一样,拷贝教另一创始人、前海盗党成员阿梅莉娅·安德斯多特刚刚大学毕业,脸上还略有一点青春痘。但她已有同龄人肯定没有的经历:这位曾经的瑞典名校隆德大学的数学系学生,在22岁时已经是欧洲议会的议员,创下这一立法机构成员的最年轻纪录。   瑞典海盗党发轫于2003年,那一年瑞典民间反版权组织“海盗署”成立名为“海盗湾”的BT种子下载网站。由于瑞典网络普及程度高、网速全球最快,而瑞典当时并没有在线版权法,“海盗湾”成为全球网民下载电影、音乐、书籍、游戏的天堂。2008年1月,“海盗湾”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0万,成为世界最大的BT下载网。   对此,《华尔街日报》总编辑罗伯特·汤姆森将这类在线共享网站称为“互联网大肠中的寄生虫”。随后,美国以官方形式向瑞典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关闭“海盗湾”,否则将把瑞典列入世贸组织黑名单。2006年5月,在国际版权组织、美国唱片工业协会,以及娱乐产业巨头的联合压力下,瑞典警方突袭“海盗湾”总部,拘捕两名高层,扣押的服务器装满了3辆卡车。   但三天之后,“海盗湾”在荷兰重新上线,嚣张的“海盗”们甚至更换网站标志,在标志中海盗船的前方加上好莱坞的Logo,直接向美国挑战。面对“海盗”们的强势反击,美国提出《反网络盗版法案》,重拳打击网络盗版,禁止美国人访问提供盗版电影、音乐和其他内容的外国网站,以及禁止从个人和组织向侵权网站提供资金。   2009年6月,瑞典地方法庭判处“海盗湾”4名经营者1年徒刑,尽管美国各大娱乐公司称赞这是“里程碑式的判决”,但这个判决却使海盗党在几天之内人数暴增至2.8万,它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海盗党的宗旨是:“保护个人隐私,要求网络信息公开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