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docVIP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   摘要:在现代经济增长中,随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试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路径选择   一、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及其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和数量对比关系。它在整个经济结构演变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成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线。   (二)产业结构的分类   1.两大部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   2.农、轻、重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是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分为农、轻、重三个部门。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等;轻工业是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包括纺织、服装等;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包括冶炼、钢铁等。   3.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世界上目前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产品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再加工初级产品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有关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4.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主要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可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   5.产业功能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等类型。   二、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我国工业基础及服务业发展都较为落后,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三???产业的分布比例很不平衡,如1952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0.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1%;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占总劳动力数量的83.5%,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占总劳动力数量的7.4%,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占总劳动力数量的9.1%。   197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生产关系得到较大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也持续优化。从1952到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1.0%持续下降至10.1%,下降了4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9%逐步上升至46.8%,上升了2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8.1%升至43.1%,上升了15个百分点。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总需求逐步萎缩,对我国出口的规模影响较大,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不能持续;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国内投资率已逐渐超过消费率(如2010年投资率为48.6%,消费率为47.4%),因此,在未来5年左右,我国工业品、基础设施方面将存在过剩压力,由此可见,单纯注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已不能持续。   2.重化工业的产能存在过剩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及其相关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虽然做出了种种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技术升级较为缓慢。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一般产品(低技术品)产能相对过剩以及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能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在每年生产大量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的同时,还存在生产要素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水平较低,我国每年仍在使用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实际上,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每年生产大量的工业产品,但由于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均为非高技术、非高附加值产品,因此使得国内企业单纯依靠成本优势组织生产而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严重不足。有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仅为制造业总量占全球比重的二十分之一,7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4.房地产业发展畸形。1998年,国务院发布通知,停止住房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2003年,中央明确了“以商品房为主的”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